歌,似一种白衣服,非常挑人,全看谁穿,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上了身,纯属雪上加霜。所以她异常大方,她的歌,谁唱都可以,但不论谁唱,最后还是属于她,就像认准了栏的羊,尽管到别人草地里吃草,晚间一样乖乖回来,她的大方是有原因的。
就好比,凌晨四点的天蓝,那种蓝,绝对,不容置疑。自古至今从未改变,再说什么,都没用。
——《老灵魂·心像凌晨四点的天蓝》
灵魂有时也会流落他乡,每一阵吹过草原的风,都有可能让一缕心魂背井离乡,并让那个被寄寓的肉身,从此不断被一阵没有来由的口喝感觉反复袭击。
——《老灵魂·就像风吹过草原》她在竭尽全力把自己毁掉,在磨练出了绝代技艺之后,竭尽一切可能把自己毁掉,越是毁灭得奢侈,越是感觉痛快。就好像我们在童年时候,用一个下午,精心堆砌一座沙堡,却在黄昏来临时候将它毫不怜惜地推倒,或者任由漫上沙滩的潮水将之冲毁,以获得一种自弃般的、向这个世界赌气般的快乐。
——《老灵魂·她要推倒那座沙堡》
但他们还曾合作过,在此后的许多年中间,在《我的小城镇》,在《奇妙世界》,在中央公园的那场让人落泪的演唱会上,他们还曾并立歌唱。好像其中的许多岁月都并没有真正出现,好像裂痕从不曾产生,好像只需要一个眼神,所有的误解还会化解,好像只要其中的一个人拨动琴弦,随口唱歌,另一个人就会不需要任何理由,心甘情愿地放弃他的音乐追求,只为了能够共同歌唱。
就在那样一首歌之间,我们恍若痴狂少年,敢于许下诺言,敢于相信诺言一定会实现,敢于相信青春,相信爱和忠诚,相信人间的一切障碍都会被破解。
——《老灵魂·当西蒙遇见加芬克尔》
他的记忆就这样成为大海的记忆的一部分,被收藏,被容纳。
然而,与此同时,他的记忆也在某处再生了,在每一首他的歌中,在每一个听过他的歌的人心中,他成为无数人记忆的一部分。
成为我的记忆的一部分,而我,也终将成为尘土、野草的记忆的一部分,在另外的人回家的乡村路上飞扬,或者招展。
——《老灵魂·坠落中的约翰·丹佛》
他的记忆就这样成为大海的记忆的一部分,被收藏,被容纳。
然而,与此同时,他的记忆也在某处再生了,在每一首他的歌中,在每一个听过他的歌的人心中,他成为无数人记忆的一部分。
成为我的记忆的一部分,而我,也终将成为尘土、野草的记忆的一部分,在另外的人回家的乡村路上飞扬,或者招展。
——《老灵魂·坠落中的约翰·丹佛》
也许因为,有的时候,人的专注程度和是和外界事物的丰富成反比的,人的心灵被滋养的程度也是和资讯丰富的程度成反比的,简淡的事物有助于沉淀,更有助于把内心的想象力扩展到最大。世界越纷繁,越丰富,越不稀罕,越容易轻易流走,不留下一点痕迹。
——《老灵魂·克莱德曼二十年》在幽暗的音乐背景上,一个妖艳而又清澈的女声,高高悬挂着,仿佛充满诱惑,但似乎又和人间的种种欲望与悲愁毫不相干,像黑暗河流上的白睡莲,丰腴、充满欲念,却似乎又无比纯洁、凛然不可侵犯。
——《老灵魂·黑暗河流上的白睡莲》
那时候在新疆,住在农场的平房里,我家在最后一排,屋子后面就是大片的草地,常常有放牧的人从那里经过,到了晚上就点一堆火安顿下来,大概是图个离村子近,没有野兽,安全些。到了晚上,就在篝火边开始唱歌了,有时候有琴伴着,有时候没有,有些低沉沙哑,有些异常高亢,但都非常哀伤。荒野里,星星点点的几堆火,有时候只是一堆火,黑楚楚的几个人影子,歌和烟一起升上去,上面是天,蓝、紫、黑,没有完全黑透的时候,有点血红的晚霞,后来学会了“苍穹“这个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样的天,但跟那样的天比起来,“苍穹“还少一些什么。
荒郊野外的,怎么睡呢?裹着皮大衣。夜里到草地上听一会那些歌,回来老想着,那么冷,六月里的晚上,都那么冷,就算裹着皮大衣,还不冻透了。
——《老灵魂·在流离中听见》
90年代了,上高中,春天,深夜里,在一幢几乎没有人的办公楼上复习功课。十一点,突然听到楼下有人吹口哨,声音非常微弱,吹的是郑智化的歌。到窗前去一看,路灯柱子上靠着一个少年,又瘦又小,仰着头在那里吹口哨。第二年夏天我才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