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73 健儿战死谁封侯(下)(4/8)

个骑兵亦刺落马下。荀贞举头前观,辛瑷一人独骑,早已深入了敌骑的阵中。

    辛瑷实际上并无出众的勇力,他连重甲都穿不上,只能穿皮甲,远不能与许仲、刘邓、江禽等人相比,也比不上荀贞,但他临敌交战却有一股不怕死的拼命劲头。世事就这么奇怪,越是怕死越死得快,越不怕死越死不了。不怕死,在气势上就压倒了对方。辛氏与荀氏有姻亲,辛瑷原来与荀贞的交情寻常,自守阳翟、他主动从军以来,两人rì渐交好。辛瑷佩服荀贞的英武果断,荀贞喜欢辛瑷的风流不羁。他是断不能坐视辛瑷陷入敌中而不救的。黄巾军的骑兵里很多人认识荀贞,因为波才的命令,围击他的骑兵最多,他陷入乱战中,马速降了下来,没办法去接应辛瑷,试图击杀他的黄巾骑兵太多,他无暇回顾,一边将长矛左挑右刺,与围杀上来的敌骑血战,一边叫道:“阿偃!去助玉郎!”

    程偃怎么可能舍他去助辛瑷?要是别的命令,即便上刀山下火海,程偃会毫不犹豫地应诺,但是这个命令他万万不能服从。他紧紧护卫在荀贞的马右,半步不离,全神贯注地替荀贞抵挡从右边刺来的长矛、铁戟,头也不回地叫道:“阿度,去助辛君!”

    阿度是辛瑷从族中带来从军的那二十三骑之一,眼见辛瑷孤骑深入,陷入敌中,正在十几步前与数个敌骑拼杀,他比荀贞、程偃更着急,大声应诺,招呼了左近的几骑,离开荀贞,向前奋杀,就如以刀钻木一样向辛瑷靠拢,不同的是,以刀钻木钻出的木屑,而他们钻出的是纷飞的血肉。

    赖有此前的弩矢、箭矢相助,黄巾骑兵尚未接战,队形已乱,荀贞部的骑兵虽然远少於对方,但胜在有组织xìng,抓住战机,彼此配合,瞬息间已刺落了四五十敌骑,冲入敌阵二三十步。

    许仲、陈褒、原盼带着中军跟在荀贞等骑后头,或抽空shè弩,或砍死被荀贞等刺落下马的敌骑。

    刘邓、江禽带着两翼的步卒没有与敌骑交战,而是举盾横刀,迎上了冲过来的黄巾步卒。

    骑、步先后陷入混战。

    ……

    汉军共有四万余。朱俊、魏校尉带万余人在前阻击,孙坚和营中另几个勇武的将校共带五千人从西冲击,荀贞、曹cāo合兵五千人从东冲击,步兵营、shè声营的两个校尉带万人在护城河外断波才退路。这几路兵马合计三万余,还剩下了万余人。

    这万余人由皇甫嵩亲率。

    在朱俊、孙坚、荀贞、曹cāo等人陷入苦战之时,皇甫嵩带着这万余人由西城墙外转出,到孙坚阵后,列阵坐下,蓄养力气。

    他们的任务是等朱俊把黄巾军的前锋击溃,或者孙坚、荀贞把黄巾军从中截断后再作出击,以扩大战果。

    皇甫嵩安排好这万余人,与文太守带了几个将校驰马到不远的一个丘陵上,观看战局。

    夜sè苍茫,远处的田野悄寂,溪河蜿蜒,近处火光熊熊,喊杀震天,数万人厮杀在城南的这片原野之上。

    战场最南的边缘处是朱俊的驻军营地,营中火影,绛衣的兵卒不断地从营中列阵杀出。

    皇甫嵩看到:朱俊顶盔贯甲,立在营门口的将旗下,在指挥部卒向前拼杀。黄巾军阻挡他们的只有两千人,人数太少,力难支撑,波才从中军遣了千人赶去救助。——这千人中有些是黄巾军中的伤员,如今兵力吃紧,伤员也必须上阵了。

    战场最北的边缘处是舞阳的护城河。

    步兵营、shè声营的两个校尉已将部队全部带到,列阵以待。他们的对面是本被波才用来殿后的三千黄巾士卒。

    因为两位校尉接的军令是:防止波才回城,又因为波才现已断了回城的念头,在主攻东边的荀贞、曹cāo部,企图由此处突围,故此在东西南三面皆陷入血战之情况下,唯独这里的两支敌我人马暂时没有动,只是对峙。

    战场的最西,也就是波才的右翼边缘处自然就是皇甫嵩亲率的那万余人,这万余人相距厮杀的战场约有一里多,正坐在地上翘望孙坚等将冲阵。

    孙坚占了个便宜,波才把骑兵大多派去了东边,他这边迎对的都是黄巾步卒。

    孙坚在吴景、祖茂、韩当、程普等将的拥护下,骑着他的青骢马,挥矛酣战,黄巾兵卒以“步”抵御他的“骑”,怎么能够挡得住?几无一合之敌。可以用“所向披靡”四个字来形容他。开战不到两刻钟,他已带部突入敌人右翼阵中五十步,已可隐见波才中军的帅旗。

    战场的最东,也就是波才的左翼边缘处是曹cāo部的后军,其前是荀贞部的步卒,再其前是荀贞等数十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