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115 阎柔宣威潞河北(八)(2/5)

西北位置。

    举目望之,看见城外西北一两里外的地方,三股浓烟腾腾而上。

    严猛说道:“将军,无缘无故的,袁谭在咱们城外点起这三堆烟干什么?”

    赵云瞩目稍顷,略作忖思,已得结论,笑道:“这几天不是有几股贼寇投了袁谭么?那些贼寇多是平原本郡人,也许有朋党在城中。”

    “将军是说,袁谭点起这烟,是在通知城内的贼寇朋党,做他们的内应?”

    赵云说道:“十之**应是如此。”沉吟说道,“这样看来,早则今晚,迟则今日,袁谭就有可能总攻我城了。”

    严猛跟着赵云从军的时候,才十几岁,十来年过去,如今已是个二十多岁的壮健青年了。他的少年时代,可以说是在兵营中度过的,整个人焕发着军人的气质,尽管重甲在身,腰杆还是听的比重,年轻的脸上这时蹙起了眉头,他问道:“将军,那咱们该怎么应对?”

    赵云笑道:“应对什么?”

    “应对袁谭总攻啊!”

    赵云说道:“等了三四天了,总算等到袁谭将要总攻,我的计策可以得行,干嘛还要应对?到时,咱们便把这平原县城让给他就是。”

    严猛恍然,喜笑说道:“对啊,他这一总攻,将军的计策就能得行了!”

    赵云收起笑容,叹了口气。

    严猛讶然,问道:“将军,既然总算是等到袁谭总攻,将军的计策可以施行,将军却为何不喜,反而叹气?”

    赵云回顾了城中,说道:“一旦被袁谭兵士攻入城中,百姓可能会受到侵害,尤其袁谭军中,现在还有千余贼寇,为害可能愈烈。明公托平原郡与我,我迫於无奈,却只能使县中百姓遭受兵灾,於心惭愧,并且不安,思及此,我如何能够欢喜!”

    战乱年间,受苦的,总是百姓。

    即是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更多数的百姓,亦可能会导致部分百姓受到苦难。

    严猛不以为然,说道:“将军,就像将军说的,为了能够速战速决,不使我郡中百姓今年仍颗粒无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再则说了,只要将军的计策能够实现,诱得袁谭追赶,其部兵士可能在城中也就不会怎么待,县中百姓大概因此也就不会怎么受到太多兵害了。”

    赵云说道:“希望如此!”

    回到窝棚,赵云召来各部军官,传达命令,叫他们现在就着手做撤退出城的准备。

    军官们应诺,各回本部安排。

    ……

    却如赵云所料,就在这天夜半,果有城外贼寇的内应作乱。

    先是那百余人偷偷地聚集到了一起,放火於里中。

    然后趁着火势扩大,百姓惊慌,这伙人大喊大叫着持刀杀向西边城门。

    西边城楼上,严猛披甲挺矛,居高临下,瞧那顺着街道杀来城门的这股所谓内应,不屑地说道:“乌合之众,不许兵多,只需甲士十人,我就可将之尽杀!”

    赵云简短地下令,命城上、城中的守卒略微作些抵抗后,便往城北撤退。

    传令兵飞快地向各段城墙上的守卒、和城中的兵士传达命令。

    赵云在严猛等的护卫下,从城楼下来,避开往这边杀来的贼寇内应,亦往城北去。

    内应“杀散”了几支“企图阻挡”他们的守卒,顺顺利利地打开西城门。

    冲出城洞,内应们举起火把,拼命晃动。

    谭兵摸黑出营,於半个时辰聚集在了沟渠西边里许之处。

    袁谭已按辛毗的话,与那千余贼寇说了,他们列於最前。

    夜色中,看到火把的光芒,贼寇们雀跃欢呼,不等袁谭下令,你争我抢,朝沟渠跑去。

    架上板子,过了沟渠,贼寇们冲入城中。

    文同等步将率部,随於其后,也冲进了城中。

    袁谭等大半兵士都已入城后,亦往城中去。

    蒋奇是骑将,带着百余骑兵扈从其侧。

    袁谭策马经过门洞,到至城内。

    夜色之下,放眼一望,处处可见的火光之中,街道、里墙、高过里墙的树木、楼阁等等,城中的种种景状落入袁谭眼中。

    胜利来得太快,袁谭居然有点如在梦中的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