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87 荀镇东巡行二州(十二)(5/6)

公路都各自上表了扬州刺史,其二人对扬州的觊觎由此可见。袁本初倒也罢了,他鞭长莫及,可那袁公路却是身在南阳,且而下吕布已然占据江夏半郡,离扬州乃是咫尺之遥了!吕布,号称飞将,当代之悍将也,他如果进犯扬州,则我九江不稳;我九江不稳,则我广陵、下邳不安。

    “除袁公路、吕布以外,扬州并境内有丹阳等郡的野心之徒、巢湖等地的水贼肆虐。

    “因此,我才会把你留在广陵!令仪,广陵不仅是我徐州南部的边界,而且是我曾经治理过的故地,亦只有你在这里镇守,我,才能放心啊!令仪,我的这个苦心,你要明白。”

    徐荣和乐进、荀成不同,他如今在徐州军中的地位,尽管与许显、乐进、荀成算是同列,但许显、乐进、荀成何许人也?两个是荀贞的西乡旧人,一个是荀贞的族人,论与荀贞的亲近关系,徐荣这个后来之降将却是远不能与他们相比的。

    故而,看着许显、乐进、荀成等人,在这回攻打兖州此战中,一个个大显身手,立下大功,徐荣再是不多想,也难免会有点不平衡。

    荀贞对此,早有预料,今晚赠剑,以安其心之举,实非是荀贞临时起意,而是早在巡州到广陵郡之前,他就已经想好决定下来的。

    却是得了荀贞的随身宝剑之赠,得了荀贞的一番话语抚慰,徐荣内心中的那点不平衡,或言之失落,顿时不翼而飞,他感激涕零,将荀贞赠给他的宝剑暂放到席上,三度起身,下拜说道:“是荣不识大局,荣知错了!”

    荀贞把他扶起,笑道:“还是那句话,你我皆非圣人,谁能做到不惑?惑了不怕,只要能把惑解开就是!令仪,我是想与你之间肝胆相照的!方今海内诸侯群起,吾正欲与卿共为汉室荡清天下!日后你再有惑,可不要自己瞎琢磨,只管来问我!”

    徐荣惭愧应道:“诺!”

    荀贞弯腰,将宝剑拿起,亲配到徐荣的腰带上,略退半步,看了一看,笑顾荀班,说道:“宝剑赠英雄。陆高,此剑,令仪配之,比我配着,可着实是英雄不少!”

    “陆高”,是荀班的字。

    荀班虽任军职,其人清雅,微笑应道:“明公佩剑,君子之英也;许将军佩剑,杰士之豪也。”

    荀贞哈哈大笑。

    回到席上坐下,荀贞叫徐荣也落座,说起了一桩事来,问他,说道:“令仪,我闻你与公孙度交好?公孙度的辽东太守,正就是因你的举荐而才得任?”

    公孙度与徐荣是老乡,两人都是玄菟郡人,——或者准确说,公孙度与徐荣是半个老乡,公孙度家本辽东郡,他是少年时随其父迁居到玄菟郡的。

    徐荣答道:“荣与升济同乡,少小相识,其人勇武有能,兼辽东本其乡梓,故是当年荣尚从逆,附於董卓的时候,曾向董卓举荐过他,董卓就僭托朝命,任了他做辽东太守。”

    “升济”,是公孙度的字。

    “你能与他取得联系么?”

    徐荣说道:“荣可以写一封书信与他,……只是,明公,辽东远在幽州东隅,与徐州道路间隔,要想荣的书信送达,恐怕不易。”

    辽东位处在幽州的最东边,其再往东,便是高句丽的地界了;辽东的南边是大海,过了海是青州。也就是说,要想把徐荣的信送到公孙度手中,要么泛舟而至;要么就只能穿越过冀州的北部和幽州的西部、中部。这两条路,一海一陆,都迢远,且不好走。

    荀贞说道:“送信的事儿,我来想办法,你把信写好就成。”

    徐荣疑惑问道:“明公,为何要联系升济?”想起了个可能性,猜测问道,“敢问明公,可是与公孙瓒、刘虞有关?”

    辽东郡虽是位处在幽州的最东边,到底是幽州的地界,距离幽州的州治,亦即刘虞、公孙瓒所在的广阳郡之蓟县,不是特别远,六百多里地,中间隔了辽西、右北平、渔阳三郡而已。

    荀贞实话实说,不作隐瞒,点了点头,说道:“是与公孙伯圭、刘公有关,也与袁本初有关。”

    “与袁本初也有关?”

    荀贞说道:“卿大概已有闻听,袁本初现正在讨击黑山贼,黑山贼非其敌手,想来今年冬内,他两边就能决出胜负,而胜者必是本初无疑。消除了黑山贼此个冀州的最大内患之后,袁本初下一步,要么取并州,要么他就会进击幽州,是以我想你帮我和公孙度取得联系,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借用他,插手一下袁本初、公孙伯圭、刘公他们三方之间的争斗。”

    直白点说,荀贞的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