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因为此故,田楷赴了荀贞之令,而到历城。
於堂上拜谒荀贞。
见其巍峨高官,相貌也就是三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并不雄健,却自有一股威严之气散发出来。
田楷俯拜在地,叩首行礼,口中说道:“下官平原太守田楷拜见明公。”
公孙瓒把田楷表为了青州刺史,但在荀贞面前,他不敢称此官职,自称平原太守而已。
荀贞也看田楷,见他身形瘦弱,瘦巴巴的,脸上没有几两肉,几缕胡须垂下,整个人看起来一副忧心重重的样子,知他在平原郡的压力肯定不小,便就笑道:“田君,你自称平原太守,我却有些不解。我想问你,你这平原太守是出自何时的王命?”
田楷愕然说道:“这……”
田楷的这个所谓“平原太守”并无诏任,是他自领的。
荀贞看他哑口无言,也不为己甚,笑道:“不过我倒是可以表君为平原太守,君意何如?”
话到此处,田楷还能说什么?
他回答说道:“若得明公表为平原太守,楷必尽心尽力,内抚郡民,外御贼寇,保一方平安,不辱明公令名。”
荀贞说到做到,当即就令郭嘉等人起草,写了一道表文,给田楷他看完,就遣吏把这表往长安去送。上表的确是写了,也亦的确是派人往长安送了,至若所遣之吏到底会否真的远道千余里,穿过无数的贼巢盗穴,到至长安,这就是田楷所不知的了。
又传檄青州各郡,通知各郡太守,荀贞已表田楷为平原太守,他现在是正式的青州诸郡的长吏之一了。
田楷来了就是客,这天晚上,荀贞设宴招待於他。
在酒席上,荀贞称赞他,说他忠於公孙瓒,当真是个大大的忠臣。
这话把田楷说的尴尬不已。
在历城呆了三天,这日荀贞启程,前去济北国。
……
历城与济北国较近。
从历城南下,行不过三四十里,就是济北国郡界。
济北国的太守现是徐卓。
徐卓早得通报,已在郡界相迎。
如前文所述,兖州的郡很多,但大部分的郡占地都不大,就拿这个济北国来说,其南北长度不足二百里,东西最宽处长度也不过只有百里上下,辖县只有三个,便是由北而南卢县、蛇丘县和刚县,卢县是郡治。
县虽少,但三个县都是大县,凡县中百姓万户以上者,长吏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这三个县就像兖州其他的县一样,都是大县,县的长吏都是被称为县令的,不过现今战乱已久,先是受黄巾之乱,继而又是荀贞和曹操两次大战,因此亦和兖州的其他郡县一样,济北国的这三个县虽然现在长吏还名为县令,可其实县中的人口皆已不足万户,少者乃仅三四千户。
闻报徐卓候迎,荀贞下车,与他相见。
两人见面。
徐卓虽执礼甚恭,下拜行礼,然难掩其年轻雄武的神色。
想当年,徐卓还只是荀氏私塾中的一个学生。
哪里能够想到,转眼长大成人,已是如此英武的一个青年人!
荀贞心中欢喜,亲手把他扶起,说道:“你给我上的那些书,我皆仔细看过,你在济北做的不错,军事也好、政治也好,都搞得很好。”
徐卓谦虚说道:“卓有何才,所作所为,无非都是依循明公的指令罢了。小有成就,那也是明公之功。”
荀贞指着他,笑道:“你学会拍马屁了,这可不好!”
徐卓呲牙一笑,遂把他带来的郡府从吏一一给荀贞介绍。
郡府诸吏都是从本郡辟除的,荀贞听徐卓介绍,泰半俱为济北当地的士族子弟,其中也有几个族姓不显,然观彼等体态,却皆颇为健壮的,举止之间,亦少文气,却多轻脱。
荀贞就问徐卓这几人的来历。
徐卓说道:“此数君俱济北本郡的义士,昔抗黄巾,后助我军败曹东郡之寇,悉极有功,而且在乡间很有声誉,所以卓就把他们辟为了鄙郡府吏。”
这话说的委婉,不过荀贞听了出来,心道:“原来是济北当地的轻侠之流。”
却这徐卓少年时曾作过轻侠恶少年,后虽折节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