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72 刘表信到郯县来(4/11)

道,“陈君,君之故友刘君亦被贼兵所害了。”

    “刘君”也者,是陈威少小时就交好的朋友,两人莫逆之交。

    陈威闻言,瞋目发怒,说道:“当真禽兽之行!”

    与这几个西阳县的县吏别过,陈威去见张硕,说道:“张君,贼将张辽现正犯我西阳县境,以我之见,你我不如在去平春之前,先把张辽灭掉,随之再往平春,如此乃为上策。”

    张硕说道:“可是明公给咱们的命令是叫咱们驰援平春,明公之令,如何可以违背?”

    陈威说道:“我言不如先灭掉张辽,是出於两个缘故。一则,张辽兵只千人,孤军深入,越鄳县、轪国,而现在我西阳,咱们传檄鄳县、轪国,召此二县的守卒断其后路,我军则与西阳县的守军里应外合,其外来之寇也,道路不熟,我以三面攻之,纵不大胜,亦可败之!

    “二者,张辽兵虽不多,犹有千人,如不将之先灭,待闻我军到平春以后,他就必然会从西阳等县折回,由东击我军后,以呼应吕布,这样的话,我军打起来也不好打,而若把张辽先消灭,则我军就后顾无忧,可以全力对付吕布了。……明公之令固然是叫我军驰援平春,但你我率兵於外,也要灵活应变,不可拘泥於明公之成令,这才是上计,善用兵者之所为也。”

    那张硕听了,觉得陈威此言有理,於是便就从了。

    改道往西阳县,行至半途,得悉军报,张辽离了西阳县,率其部西走,重回到了鄳县一带。张硕、陈威便也改道,两人催促兵马,直往鄳县而去。

    却那张辽,於后世有着鼎鼎大名,实在是一员智勇双全的上将,他岂会不知吕布的主力在平春西,他引兵千人东掠,相当於是孤军深入?用兵之时,自然是非常小心。

    因此,他虽连日掠鄳县、轪国、西阳县三地,但同一时间,他向外边,尤其是南边西陵、夏口方向广撒出去了甚多斥候,张硕所部还没到鄳县,张辽就已经从斥候那里获知了这个情报。

    鄳县县南,通往县城的路上有丘陵起伏,张辽就选了此处做设伏之地,一边故作不知张硕所部的到来,仍旧散兵抢掠乡里,一边於此两山间,自己亲率部队埋伏等待。

    张硕、陈威接报,闻张辽所部仍在鄳县乡里四处劫掠,以为他不知道他俩率部到来。

    陈威是西阳县人,如前所述,西阳县、鄳县等地相距都很近,他仗着地主之利,加上已与鄳县城中守将取得联系,遂也就没有什么防备,兼之因生怕张辽掠过鄳县后,会再去别县,或者撤回平春之故,便只管与张硕催军急进。

    入了鄳县县界,两人及所部这一路行军数百里,且后半段路程多是山地,兵士疲惫,陈威就建议先去县城,休整一下,张硕自无不从,於是两人率部由南而北,顺官道往县城去,

    离县城约十四五里地,丘陵起伏,绿树葱葱,张硕、陈威带兵,刚到此地,骤闻得鼓声大作,一支兵马从丘陵后头杀出。两人急看,见那来兵前头打着一面大旗,上书着“武牙将军张”四字。“武牙将军”,是张辽现下为吕布所表的军职。

    张硕大惊失色,说道:“陈君,咱们中伏了!”

    关键时刻,陈威并无惧色,他奋眉振声,拔剑说道:“正要寻张辽此贼杀之,他自送上门!张君,不马上击鼓迎战,尚待何时?”

    “我军长途疲惫,张辽设伏以待,若是进斗,恐不能胜,陈君,不若且退!”

    陈威喝道:“临战决死,勇者胜!今如即退,便成溃兵,张辽追之,我军死无葬身地矣!”呼左右,牵他马来,翻身上马,带了从骑十余,舞剑冲向从道边杀来的张辽伏兵。

    张硕无奈,只好传令击鼓,全军迎战。

    倒那陈威,虽是文士,却有汉家士人的传统之风,颇是勇健,跟从他的那些从骑,则都是黄祖专门拨给他的江夏军之精锐,被他们这十余骑一冲,张辽伏兵奔杀前来的势头略微一顿。

    张硕能为黄祖大将,本身也很勇武,随在陈威等骑之后,他带着亲兵、甲士数十及时跟上。

    如此这般,却是陈威、张硕两人在此等紧急的状况下,居然於短时间内就组织出了一块阵地。

    张辽伏兵见这块阵地外有骑驰,内有甲士,周边还有被推来的辎重车作为阻碍,就绕过此阵,不去攻它,往张硕部的其余兵卒杀去。黄祖到任江夏以来,广募郡内的壮士、剑客、善射者、轻剽少年入军,张硕所部皆是此类的敢战勇士,并皆为老卒,是曾经与袁术部交战过多次的,战场经验丰富,其余的兵卒逃跑的不多,大多三五成群,奋力反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