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尾声(3/3)

 孙权心中狂喜。他听懂了孙翊的意思,激动得连声音都有些颤抖。他一把抓住孙翊的手。“叔弼,这是皇兄的意思吗?”

        孙翊盯着孙权看了片刻,摇摇头。“是我和小妹的意思。”他顿了顿,又笑道:“二兄,不是做弟弟的张狂,有一句话,我真心想提醒你。如果不中听,你可不要生气。”

        “你说,你说。”

        “富春孙氏本不是什么世族,能有今天,全赖父亲勇猛,皇兄英明,才得了天下。如今虽说天下太平,可是要那些世族真心承认我孙氏,恐怕还需要些时日,所以皇兄什么权都可以放,兵权绝不会放。他一个人管不了那么多,必然要依赖你我兄弟。如果你堪大用,他怎么会不用?”

        “呃……”孙权无地自容。

        “我没有别的意思。”孙翊自知失言,连忙解释。“皇兄不是否认你有用兵之能,他只是担心你能否指挥万人以上的大战。你征战多年,应该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孙权紧闭着嘴唇,沉默了片刻,还是点了点头,叹息道:“你说得没错,皇兄说得也没错,我能力以限,不是能指挥万人的大将。这是天赋所限,不是努力就能改变的。”

        “这就对了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不是能指挥的人多就一定好。你应该清楚,像平定益州这样的大战毕竟不多,以后天下太平,大战更少。就算是征战海外,也不是每个蛮夷之国都能和益州相提并论,并不是每次都需要万人规模的大军。只要战术运用得当,两三千人的精锐反而更有机会。”

        孙翊拍拍孙权的肩膀。“你以往的战绩中,这样的胜绩还是不少的。”

        孙权若有所思,连连点头。他想了想,随即又道:“叔弼,那我该怎么办?”

        孙翊咧嘴而笑,挑了挑眉。“你知道关云长的故事吗?”

        ——

        初伏日,孙策莅临孙坚祠,参与祭祀。

        函封的士燮兄弟首级被摆在孙坚的灵位前。曹仁从交趾退却后,士家兄弟再也不是太史慈、甘宁的对手,全部被杀,无一漏网。

        孙权在孙坚灵前放声大哭,追悔当年孟浪,以致孙坚阵亡。

        他一边哭一边说,伤心欲绝,上气不接下气。

        见孙权幡然醒悟,如此自责,吴太后又高兴又心疼,泪珠儿忍不住下落。有心为孙权求情,又怕孙权不能长性,将来故态复萌,再闯出祸来。这次运气好,只是断了腿,下次也许就送了命。

        祭祀后,孙权上书请罪,言辞恳切。

        孙策对孙权的态度表示赞赏,却一直没有进一步的表示。

        孙权也不气馁,用心研读战报,并将研读心得写成文章,公开发表。他又将孙坚、孙策历年战事编纂成集,绘制图表,加以解说,先后写了十几篇文章,获得了包括朱儁在内的不少宿将赞誉。

        他的努力最后收获了回报。

        七月初,孙策班师回建业,召孙权到行在,兄弟俩谈了一次。具体谈了些什么,没有外人知道,最后的结果是孙权随驾回京,主持编纂春秋以来战史。初步估计,需要三年左右。

        ——

        八月,孙策返回建业。

        孙策下诏,召集三公九卿、内三院商讨政务,主要针对建国以来的政务、军事得失进行研讨,调整大政方针。随着秋收结束,各郡县的上计吏陆续赴京,参与研讨,献计献策。

        很快,孙策公布了对蜀国君臣的安排。

        曹操为谯侯,食邑一千五百户,驻京师,奉朝请。入职枢密院,为祭酒副。

        曹昂为卫将军,统兵千人,属中军。

        陈宫为蜀相,封雁鸣亭侯,食邑两百户。

        曹仁、曹洪等人皆得封侯拜将,食邑三五百户不等。

        相比之下,益州籍的文武收获寥寥,资格最老的张任、严颜位不过偏将军,黄权、狐笃等人只是校尉、都尉。消息一出,益州人勃然大怒。他们不敢非议朝廷,却对曹操父子恨之入骨,大骂他们坑了益州人。

        有人当众扬言,要刺杀曹操,为益州枉死的百姓报仇。

        曹操称病不朝,闭门谢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