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2522章 沧海桑田(2/3)

来是对的。

        有了解决办法,所有人的心情都好了很多,桨手们经过休息,再次加速,向秭归城而去。

        ——

        孙策看过地图,也听潘华介绍过,秭归县城和丹阳城离得不远,但直到他亲眼看到两座城,才知道这两座城靠得有多近。

        两座城之间只隔着一道亭下溪。

        虽说名字叫溪,但亭下溪一点也不窄,就是一条大河,水流也挺急。

        可想而知,随着夏天到来,这亭下溪就是一道小江。

        亭下溪与长江也有些不同,那就是更不适合大型战船驶入。

        在长江南岸,与丹阳城相对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城。这座城虽然不大,地势却极险,两侧都是溪水,背山面江,易守难攻。

        站在楼船上,孙策能看到城上的蜀军战旗,甚至能感觉到蜀军的好奇心。他忽然心中一动,命人将楼船靠近南岸,就近看看城上的蜀军将士。

        楼船转向,缓缓向南岸靠去。为了减轻自重,船上只有桨手,除了十几个水性特别好的虎士和羽林女卫和必备的传令兵、旗手,几乎没有一个甲士,所以楼船上看起来很平静,没有一丝杀气。

        赶过来护航的几艘战舰就不同了。麋芳知道孙策的楼船上没什么兵力,生怕孙策出事,急急忙忙赶了过来,同时打旗号,恳请孙策不要靠得太近。城上很可能有守城弩这样的远射武器,万一哪个蜀军将士热血上头,来上几箭,孙策就可危险了。

        孙策能理解麋芳的心情,也没有靠得太近。他看清了城上的将旗,不免有些好奇。

        将旗上有个沈字。

        他记得甘宁说过,甘宁在刘璋麾下时,有个朋友叫沈弥,两人关系不错。后来甘宁归附,沈弥留在益州,后来又跟了曹操,但仕途不怎么顺利,这几年默默无闻。

        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太相信这座无名小城的守将会是沈弥。

        这座城太小了,守将最多是个校尉,沈弥混得再差,也不至于是个校尉吧。

        十年前,他就是校尉了。

        孙策看了一会儿,便命楼船返回,向江北的大营而去。半路上,他遇到了匆匆赶来的孙权。登上楼船,看到孙策无恙,孙权松了一口气,却还是忍不住埋怨了几句。

        “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更何况陛下万金之躯,岂能以身犯险。万一城上射箭,伤着陛下,奈天下何?”

        孙策笑眯眯地看着孙权。“你知道那城上的守将是谁吗?”

        “沈弥。”

        孙策很惊讶。“真是他?”

        “陛下一定是觉得他身为益州宿将,不该如此职卑位轻吧?”

        孙策点点头,却没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孙权。

        “臣听说他是被甘宁连累的。他和甘宁交好,甘宁归吴,可能和他还有过联系,忠心可虑,所以一直没有重用他。这次派他镇守小城就是排挤他。这样的城通常由一个都尉镇守就够了,哪里用得着校尉。”

        “那是不是说有劝降的机会?”

        孙权愣了一下,随即又摇摇头。“陛下,何必多些一举。此城虽险固,但城中兵力太小,不足以影响我军作战。沈弥虽受排挤,仕途不畅,但他的家人都在成都,岂敢轻易投降?”

        “这也不一定。”孙策笑笑。

        孙权疑惑地看着孙策,孙策却没有再说,转而说起了黄月英的构想。孙权听了,也很兴奋。如果能解决大型楼船逆水而上的问题,投石机、重弩等武器就可以参与攻城,破城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他也不会顿兵坚城之下。

        虽说他现在还没有败,可是取胜的机会也很渺茫。如果孙策要履行当初的约定,随时可以赶他回长沙。

        吴军大营在秭归县城西。这是一段相对宽阔、平缓的江面,在群山之中出现了一块盆地,秭归县最好的耕地就在这里,用来扎营自然是绰绰有余。扎下大营,虽然没有攻城,却等于切断了城中蜀军与外界的联络。以目前的形势而言,除非曹操亲自率部来援,否则没人有打破吴军封锁的实力。

        楼船驶入深溪(今香溪河),朱桓与诸将在码头相迎,引孙策入营。

        “如何?”孙策一边走,一边和朱桓、麋芳交谈,询问这几天的感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