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2470章 八濛山(1/2)

        徐晃挑选了一千精锐,悄悄地出了大营,在王平和几个汉巴士卒的引领下,翻越凤凰山,沿着城东的山岭一路向南。

        在之前的小规模交锋中,吴军斥候占尽了上风,宣汉周边根本没有蜀军斥候立足之地。徐晃出城后不久就没入山林,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他的主力犹在,大营也没有挪动位置。

        很快,黄忠放出消息,因徐晃未能及时夺取宕渠,又处置不当,导致与巴人部落发生流血冲突,免去其前锋营大将的职务,顺理成章的临阵换将,随即又向宕渠进兵,前锋进指七道岩。

        黄忠的声势造得很大,张任收到消息,高度紧张,一面急报曹操,一面加强防务,准备就地阻击,消耗吴军锐气,再择机撤退。

        两天后,黄忠到达七道岩,与张任隔水相望。

        但黄忠到达七道岩之后并没有急于发起进攻,他派人上山伐木,准备打造攻城器械,又派人四处探查地形,做出包抄张任身后的姿态。

        张任收到消息,大惑不解。吴军远道而来,所携带的粮食有限,他们应该急攻才对,为何如此从容?

        张任很紧张,连续数次急报曹操。他曾在娄关一带与贺齐所率吴军作战,深知吴军擅长山地奔袭,战力也很强,一旦被他们包抄,自己凶多吉少。即使曹操来援,也可能是一场恶战,胜负难料。

        收到张任的急报,曹操也有些不解。他反复考虑后,决定接应张任后撤,退守滚龙坡。滚龙坡离宕渠很近,运输方便,也不存在被黄忠穿插包抄的空间,更加稳妥。

        他不相信黄忠能这么快解决粮食的问题。也许多等几天,黄忠就不战自溃了。

        接到撤退的命令,张任却不敢轻易撤退,生怕被黄忠追击。他命将士们全副武装,半夜时分下了山,在渠水边埋伏,然后派出两个百人队,袭击黄忠的大营。

        黄忠虽然没有发起进攻,大营却守得很严,没等蜀军接近大营,营外的游徼、暗哨就发出了警报。大营中鸣金报警,火把一个接着一个的亮了起来,弓弩手们冲上了营垒,准备接战。

        蜀军本无战意,见吴军警惕,立刻趁着夜色撤退。

        月黑风高,吴军生怕中伏,也不敢轻易出营追击,只是急报黄忠。趁着这个空当,张任下令拔营,除了留下部分将士殿后,其他将士都登上准备好的木筏,顺水而下。为了掩饰行踪,每个木筏上只准举一个火把,所有人都蹲在木筏上,尽可能的不要发出声音。

        潜伏在渠水两岸的吴军斥候发现了蜀军的动静,却看不清楚,远远的只能看到黑乎乎的一团。等他们冒险摸到附近,确认木筏上全是人时,蜀军已经顺水漂出十几里地了。再等他们将消息传回大营,天都快亮了,根本来不及追。

        黄忠收到消息,派人到七道岩查看,张任的大营里空无一人,但营盘却很整齐,甚至连战旗都没有带走。看起来就像是人都在,只是没看到而已。

        黄忠闻讯,亲自查看了一番,感慨不已。他对随行的诸将说道,你们仔细看看,换成你们,你们能做得更好吗?你们在进步,对手也在进步,你们还有什么资格轻敌?

        诸将无言以对。

        虽然没有发一矢,放一箭,但黄忠轻取七道岩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绩。借着这个机会,阎圃建议黄忠向宣汉的百姓借粮,以一月为限,绝不耽误百姓们的正常生活。

        有黄忠的战绩担保,又有天师道的信誉支持,加上黄忠进驻宣汉后严肃处理徐晃,整顿军纪带来的积极效应,宣汉百姓陆续拿出了家里的存粮,让黄忠又多了几天的时间。

        随着粮食不断入营,紧张的形势稍微得到了一些缓解,全军将士也慢慢恢复了士气。

        黄忠率部进逼滚龙坡,与曹操本人对阵。

        与七道岩不同,滚龙坡两侧都是山,从两侧包抄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曹操派重兵守住正面,坐等黄忠来攻。

        黄忠依然从容自若,有条不紊地扎下大营,然后派人将张任的战旗坚在阵前,开始骂阵挑战,重点就是当年在南阳的战事。十几年前,黄忠初登战阵,一战斩杀夏侯渊,再战射瞎夏侯惇一只眼,这样的战绩用来骂阵,最为合适不过。

        吴蜀双方将士大多不知道这段故事,听了骂阵将士添油加醋的故事,这才知道黄忠当年这么威风。

        曹操不为所动,勒令诸将,敢言出战者斩。

        ——

        八濛山,渠水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