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422章 自欺欺人(4/5)

本不相信这句话,道:“他不打听我,暗中保留着你这条贱命做什么?”

  杨光翙语气神秘了起来,小声道:“右相,下官打听到一桩秘事啊。”

  “说。”

  事实上,李岘虽然留着杨光翙,却没有完全相信其所言,暗中也在查三庶人案后皇孙李倩之事,渐渐认为杨光翙的口供没那么重要。

  此时杨光翙眼珠转动了两下,却认为自己不能含糊其词,一定要展示出自己的价值才可以。

  “右相,下官在石岭关发现……薛白就是废太子之子,皇孙李倩。”

  “说什么?”杨国忠感到太过离谱,整张脸都皱了起来。

  杨光翙遂添油加醋地把故事说了。

  “这些年薛白之所以做什么都顺遂,正是因为他背后有废太子瑛的势力一直在暗中助他。不仅是王忠嗣,李岘也是他们的人……”

  杨国忠原本是不相信的,但杨光翙说得有鼻子有眼,再加上其确实是被李岘扣下了,终究还是产生了疑惑。

  “他真是皇孙不成?”

  “右相,薛白所作所为,所图不小啊。”杨光翙继续扇风点火。

  杨国忠难得显得有些迟滞,问道:“你说他图什么?”

  “以前下官还当他是要扶持庆王为储,如今看来,他只怕是……”

  “这般上进?!”

  杨国忠轻呼了一声,再回想与薛白相识以来,每每见他流露出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眼神,恍然大悟。

  那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该怎么办?

  此时便揭穿薛白吗?不,原本大家是联手对付安禄山的,那般一来便少了个朋友,多了个敌人,还是与贵妃先商议为好。

  ……

  由此,杨光翙便被暂留在右相府中。

  而李岘则被贬为零陵太守。

  ~~

  数日后,连绵的雨水浸坏庄稼的消息愈发没有官员敢在朝堂上提。

  因为接连就此事上奏的京兆尹李岘已经被圣人贬官了。

  但杨国忠堵得住朝堂上的悠悠众口,却堵不住民间的消息。商贾们是耳目最灵通的,确定关中明年必然缺粮,于是开始大屯粮食。如此一来,长安粮价顿时飞涨。

  东、西市排起了长队,百姓们满脸苦意地拿出血汗钱来买粮,还有更多人买不到粮,很快开始怀念起李岘来。这位京兆尹上任时日虽短,却多有惠民之举措,更兼敢于仗义执言。

  “想使米粟贱,莫过追李岘。”

  长安城到处都能听到这样的歌谣。杨国忠走马往兴庆宫时听了,十分不悦,暗骂不已,自己为国事辛苦操劳,这些百姓却不领情。

  他当然不可能把这些事告诉圣人,以免扫了圣人的兴。

  这已是五月中旬,杨贵妃的生日快要到了,今次杨国忠就是为了宴会的准备而来的。

  宫中正在排练歌舞,李隆基特地重编了《霓裳舞衣曲》,让一百名舞伎表演。

  杨国忠到时,李隆基正在台上,他正好先见了杨玉环。

  “贵妃,生辰宴的流程已安排妥了,请贵妃过目。”

  “不看,又老了一岁,有甚意思?”杨玉环懒洋洋的,“若非圣人兴致高,我才懒得又设宴席。”

  单独说话的机会并不多,杨国忠直接开口道:“我近来得到一个消息,是关于薛白的。”

  “哦?”

  杨玉环来了兴趣,偏过头,一双明眸转动,示意杨国忠继续说下去。

  在杨光翙被带出来之时,那秘密就注定要流传开来了,杨国忠无非是早些让杨玉环知晓罢了。

  “薛白其实就是……”

  “咚!”

  宫城墙那边传来了鼓声,打断了杨国忠的低语。

  杨玉环转头看去,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她入宫这么久以来,还从未在白天听到宫城城头上击鼓,登闻鼓也敲不到这里来啊。

  “咚!”

  鼓声又急又响,打断了台上正在排的舞。

  “出了何事?!”

  伴着这浑厚而带着些不悦的声音,李隆基从容下了台,看向匆匆向这边奔来的宦官。

  “陛下!陛下……”

  那宦官已跑得满头大汗,声音惊恐,结合着鼓响,给人一种心慌的感觉。好不容易,他趴到李隆基面前,直接跪倒,浑身都在颤抖。

  “陛下!反了,反了……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传檄天下,奉命清君侧……已杀到孟津渡,兵逼东都!”

  宫鼓已经停了,舞台上下却是一片寂静。

  无比信任安禄山的李隆基并没有显得很惊讶,他就是站在夕阳里,努力想要挺直身板,但还是无可奈何地佝偻下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