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宋》

同人28:宋世祖诗词鉴赏系列——星星下的小狼(5/6)

了这首《摸鱼儿》

  【赏析】

  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评价】

  本篇作于靖康元年春。时赵玖18岁。在做了多年的富贵王爷之后,濒临亡国的危局促使赵玖的思想发生转变,开始为国家的前途考虑。金军第一次围城期间,赵玖自请入金营为质,有礼有节的还击了金人的蛮横无礼。赵玖的表现赢得了金人的尊重,却也让一心苟合的南宋君臣颜面无光,作者反而因此遭受排挤打击,扶危救亡的壮志无法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不被采纳。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以“春”比喻抗金的大好时机,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几番风雨”起笔,表面上是为春花而发,实际上却是担忧危机中的南宋还能承受多少打击?原本宋金之间的力量对比并非没有一战之力,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得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这中间虽有几次战机,结果均因投降派的告密而失败。抗金的好时机转瞬即逝,“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显示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它象征着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

  而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待毙。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两句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是向朝廷直言进谏:只有坚持抗金才是唯一出路,否则东京城里的“芳草”只有凋零一条路了。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色难留,势在必然,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作者的努力与疾呼,也只不过如“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保有一丝抗金的慰藉了。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峨眉曾有人妒”表明自己屡遭冷遇,不得重用的现状。“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当朝者,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描述着南宋朝廷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从写作手法上,作者创造性的用婉约词的手法做出一首豪放词,而且从两个角度分析都属于极佳的作品,开一代先河,极大的拓展了词的写作范围。同时也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而从内容上看,《摸鱼儿》是赵玖第一首言之有物的作品,作者一改往日绮丽柔靡的词风,开始反映时事。其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深刻沉重,明显是长期思考后的结果。这也是后世人们争论的一个焦点:靖康之前赵玖的轻佻风流,到底是本性如此,还是为了避嫌存身的自污?但无论如何,靖康年间的大潮,已经促使了赵玖的蜕变,并将其冲刷的更加坚韧与勇敢,使他有了肩负天下的思想觉悟。故而半年后金军二次南下,赵玖再次受命出使金军,但这一次他没有遵从,而是只身前往河北招募义军,开始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