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第600章 与万民共天下(1/2)

        幽州一战,不但壮大了武将势力,也给赵祯带来巨大的威望,三年之后,王宁安借着交子案,掀翻了两位相公,将旧党几乎全数赶出两府。

        这一切都源于幽州的胜利。

        试想,如果没有拿回幽州,没有光复故土的功劳,你王宁安凭什么和政事堂的诸位相公平起平坐掰手腕。

        凭什么赵祯想杀人就能杀人,凭什么罢黜数位重臣,凭什么设立审计司,整顿吏治……同样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赵匡胤和赵二能一样吗?同样是参知政事,王安石和王珪能平起平坐吗?

        没有做事,没有威望,谁会服气你!

        赵祯清楚,王宁安也清楚,只有对外不断胜利,威望提升,才能顺利推动变法。

        开疆拓土和变法革新,这是一而二,二而一,根本分不开的东西。

        骑在战马上,望着莽苍苍的原野,赵祯就忍不住叹道:“江山辽阔,山河壮丽。真是一块宝地啊!”

        王宁安笑道:“的确如此,臣以为要推方田均税法,不妨从煕州做起?”

        “哦?景平,眼下董毡势力犹在,蕃汉混杂之地,推动方田均税,只怕不妥当吧?”

        “陛下,正因为这是蕃汉混杂,朝中才不会有反对……洮水以西,多牧场,少农田,以臣在幽州的经验,只要把牧场分给所有的百姓,陛下就能得到十万雄兵,几十万战马!而且在西北发展毛纺,直接从河湟之地收购羊毛,最是方便……而且,假以时日,打通丝绸之路,我们就能贩卖丝绸和毛纺去西域,收益倍增!”

        王宁安又给赵祯算起了生意经,不怪他掉到钱眼里,打下一块土地,如果没有经济价值,或者说,收入远远小于支出,变成亏本的生意,很有可能就被抛弃了。

        哪怕也汉唐之强,在国力衰微的时候,也放弃过许多的地盘,不是不想要,而是维持不下去。

        相比如何开疆拓土,王宁安更关心如何经营一块全新的土地,让产出足够维持驻军,只有如此,才能长久掌控。

        河湟之地,地势太高,降水稀少,耕种困难,农民无法立足,因此才会出现蕃汉反复拉锯的情况。

        王宁安开出的药方是发展养殖业和毛纺业。

        他在幽州已经试验过了。

        以河湟之地估算,30万顶帐篷,也就是30万个家庭,每家平均100只羊,就是3000万只,哪怕按照总数1000万只计算,每年也能产出200万匹呢绒。

        按照当下的市价,至少值1000万贯,再按照十分之一收税,就是100万贯,全部用来养兵,足够养一万名职业军人,如果配合民兵,朝廷再调拨一些人马,足够维持整个青唐地区的安全。毕竟青唐掌控在手,西北的安全就有了保证,多花一点钱,朝廷还是愿意的。

        而且还没有计算丝绸之路的收益,如果打通之后,光是过路费,就能拿到好大一笔钱,足够养兵了。

        “景平,你就是我大宋的金算盘!”

        赵祯大笑着赞道,确实,开疆拓土,劳民伤财,这是文官反对开疆的最大理由,倘若开疆不但不会赔钱,还有赚头儿,谁又敢反对呢?

        赵祯满怀着喜悦,踏着冰面,渡过洮水,面前就是煕州。

        站在高处,远眺过去,赵祯突然觉得眼睛被刺痛了,

        原本四四方方,规规矩矩的城池,西北两面,仿佛被人用暴力抹除,如果说整个城池,就像是一张大脸,而此时,有一半硬生生被砍下去,残酷无情,狰狞可怖!

        这就是战争的可怕!

        亲眼目睹之后,一路上美好的想法全都抛到了一边。

        想那些东西实在是太远了,真正值得关心的是为了胜利,付出代价的每一个人……国舅曹佾,身上有七处刀伤,幸运的是都不严重,可即便如此,他也需要拄着拐杖,来见自己的姐夫。

        “景休,你没事吧?”赵祯惊问道。

        “没事!”曹佾还是很乐天,他抬起胳膊,想要给赵祯看看,哪知道抬到了一半,就僵住了,鼻头冒出了汗水,油光发亮。

        “陛下,这也怪事了,打仗的时候,都感觉不到疼痛,我提着宝剑,追出来好几十里,马都跑不过我……这歇下来,反而哪都疼,连走都走不动,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撑下来的!”曹佾挠了挠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