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第470章 皇帝的鸿门宴(1/2)

        已经贵为太子师的苏老泉,曾经在酒后说了一句,假如年轻20岁,恨不能成为六艺学生!

        当爹的都嫉妒幸运的儿子!

        创办六艺学堂的时候,就集中了当世的名师,鸿儒,欧阳修、范仲淹、梅尧臣、晏殊,任何一个拿出去,都是光耀千古的人物。

        一个学校要想成功,光有名师还不够,还必须有出色的办学精神,王宁安定下了两条,一曰知行合一,一曰兼容并蓄。

        丫的无耻剽窃了最知名的治学精神和办学理念,还不惜巨资,倾其所有,这么多年的投入,早就超过了上千万贯。

        历届的六艺学生,能进入平县实习,能跑到京城历练,还没考科举,就在金殿上和状元较量,深得皇帝欣赏,这不,光复幽州,这帮小子又都凑热闹去了。

        领兵打战,重修长城,筹备学校,分田分地……里里外外,什么都干过了。

        不到十年的时间,前一半学习,后一半参与各种大事,他们得到的历练,外放一个知府都差不多了。

        尤其是章敦和吕惠卿,作为王宁安政治才能最强的两个学生,出使过异国,立过大功,如果不是王宁安压着,早就能入仕为官,而且职位还不低了。

        当然了,王宁安这么干也是为了他们着想,王宁安的出身决定了他怎么努力,也无法融入士人的圈子,索性不跟他们掺和。这些学生则不同,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文人,要想有所作为,就要走文官的道路,从科举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才稳妥。

        王宁安的成功没人能复制,学生们还是按部就班好!

        王宁安离开幽州几个月的时间,吕惠卿和章敦他们都忙碌异常,配合欧阳修,处理幽州复杂的事务。

        先是打退了契丹的攻击,而后抢修长城,建立起牢固的防线,又将土地田产彻底分给百姓,大宋在幽州站稳了脚跟。

        而且根据吕惠卿的提议,将幽州的契丹人也分开了,原来的上层贵族全都处置,发配到渤海国,还有更多的部族,甚至是奴隶。

        吕惠卿建议,分给他们土地,牛羊,像普通汉人一样对待,还征召他们进入军中。

        最初大家还怀疑,这些人会不会忠于大宋!

        可是当他们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牧场和牛羊,简直疯了!

        事实证明,这些士兵表现极为突出,他们甚至几次越过长城,去袭扰契丹各部,把他们驱离长城一线。

        为了保护自己的牧场和牛羊,数以百计的契丹战士英勇殉国。

        欧阳修在黄帝庙为了这些战死的契丹将士举行盛大的公祭。

        入则华夏,出则夷狄!

        凡是认同中华,为了脚下土地浴血奋战,都是炎黄子孙,汉家儿郎!

        中华能成其博大,靠的就是宽广的胸怀。

        最郁闷的人就要数耶律重元了,他们契丹人经营幽州一百多年,结果不到一年的光景,汉人全都变回了宋人不说,还拐走了好几万契丹人!

        娘的,不带这么玩的!

        继续同化下去,朕这个皇帝都要去炎黄神庙磕头了……

        幽州的局势稳定下来,学生们终于能卸下千斤重担,急匆匆赶到了洛阳。

        赵祯圣驾在洛阳,明年就是科举之年,哪管他们满肚子学问,自信十足,也不能掉以轻心,该做的准备,还是不能马虎。

        谁知道到了洛阳,他们才知道,敢情西北比幽州还热闹。

        先是和西夏开战,接着闹食盐危机,还没结束呢,又来了一场暴雨,卷走了十万人……大苏都傻了,不停腹诽,“姐夫啊姐夫,怎么你走到哪,哪都是麻烦啊!你丫的是不是灾星转世啊?”

        当然了,大苏只敢这么想想,其他的那些都是王宁安的铁杆,就算他是王宁安的小舅子,敢对先生不敬,分分钟教你重新做人!

        “诸位学弟。”文及甫对着他们十分客气,“我爹想请大家过府一叙。”

        文彦博要找大家伙?

        老东西不会没安好心吧?大苏的眼睛叽里咕噜乱转,没等他说话,吕惠卿已经替大家答应。

        “烦请转告文相公,我等立刻就去。”

        文及甫走后,大苏一把揪住了吕惠卿的脖领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