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铲”,但李素毕竟不是活雷锋,更不是压路机……
离开时李素心里甚至在窃喜,很好,成功地避免了一桩麻烦。
李素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坏人,当然,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有多好,跟所有平凡普通的人一样,心中有善有恶,有明有暗,有一点点爱心,也有一点点善心,但绝不会到泛滥的地步,善心爱心是人性中很宝贵的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
所以李素离开时走得异常坚定,毫无愧疚。
走出三步,身后一道似曾相熟的声音叫住了他,李素不得不再次停下脚步。
“子正兄,是我!我是侯杰……”
声音很虚弱,李素回过头,这才第一次正眼望向刚才挨了揍躺在地上哀嚎的那位仁兄。
看清了他的面容后,李素郁闷地叹了口气。
这桩麻烦,不惹也得惹了。
因为这位确实是熟人,准确的说,李素跟他爹是熟人。
侯杰,侯君集的长子,据说还挂了某个州城刺史的虚衔,如果侯君集当初没掺和李承乾谋反的话,现在的侯杰应该还是国公府的嫡长子,每天无忧无虑地和长安城的纨绔们吃喝嫖赌顺便耐心等待老爹蹬腿后自己继承爵位,而绝非此刻这般被人欺凌后躺在地上哀嚎,套句曾经流行的歌词,“他应该在车里,不应该在车底”……
可是,侯君集偏偏干了一件作死的事,然后被李世民一撸到底,不但被免了官,削了爵,而且被流放到数千里外的琼南去了,侯家国公权贵的地位骤然间一落千丈,成了普通的平民百姓,老实说,如果不是看在侯君集当初果断临阵倒戈的份上,整个侯家都会被流放到琼南去,后来只罚了侯君集一人流放,显然李世民还是给曾经的开国功臣留了几分情面的。
李素与侯杰认识,但并无深交,以李素如今的身份地位,真正来往的皆是这些纨绔子弟们的父辈,说实话,侯杰的身份还不足以让李素能与他有更深的交情,大家的起点不同,纨绔们靠的是祖辈父辈的荫恩,而李素,却是真正的白手起家,长安城那些手握重权的权贵们口头上将李素当成晚辈,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敢看轻李素,彼此聊的话题都是朝堂国事,与李素说话的语气都是平起平坐的询问和商议。如侯杰这些纨绔子弟者,李素平日与他们玩归玩,但他们在李素心里的分量却明显便没那么重了。
见地上躺着的人果然是侯杰,李素颇有些意外,急忙上前两步,蹲了下来。
“侯贤弟?果真是你?”李素吃惊地道。
见李素回来,安平侯长子刘显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侯杰右臂已骨折,肋骨也断了两根,奋力叫回李素后便痛得冷汗直冒,仍躺在地上起不了身。
李素诧异道:“侯贤弟为何这般模样?”
见侯杰疼得说不出话,李素吩咐方老五给他正骨上夹板,他却转身望向刘显。
“侯家是开国国公,你为何将侯杰伤成这样?”李素淡淡地问道。
眼见李素终于还是插手了,刘显的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却仍努力挤出了笑脸,道:“侯家如今已不是国公。”
李素点点头,话说得简洁,却一语道破世态炎凉。
落翅的凤凰不如鸡,刘显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他敢以县侯长子的身份揍侯杰,因为侯家的国公之爵已被削,而且侯君集牵扯进了谋反大罪,这个罪是无法赦免的,基本上是不可能翻身了。
李素扭过头,望向方老五,凑在他耳边轻声道:“这个‘安平县侯’是哪里冒出来的?为何以前没听说过?”
李素确实对安平县侯很陌生,说来也在长安城厮混这些年了,无论朝堂权贵,还是纨绔子弟,李素与他们皆有来往,平日里叔叔伯伯或是称兄道弟,不夸张的说,长安城里大大小小的权贵,李素不认识的还真的不多,但是李素可以肯定,自己真不认识什么安平县侯。
原本问方老五只是随意一问,李素并未指望方老五能回答,谁知方老五还真知道这位安平县侯。
“公爷,安平县侯是两个月前才调任长安城的,据说这刘显的父亲刘平也曾是开国功臣,隋末时是窦建德手下的部将,后来见情势不对,果断弃了窦建德,投了高祖皇帝陛下,倒也立过一些功劳,大唐立国后,高祖陛下封赏功臣,这位刘平也顺手捞了个安平县侯,被任为凉州刺史,两个月前,刘平被调任回长安,任吏部侍郎……”
李素恍然,喃喃道:“难怪我不认识他,而他也不认识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