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初唐

第2152章 永徽纪事之百济悲歌(1/3)

    永徽五年,八月初六,黄山。


    此黄山并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而是位于百济首都泗沘城东南的一座小山。


    这座山虽然既不高也不陡,却是泗沘城东南方向的唯一屏障,算是一个军事要地。


    其时,大雨初晴。七色彩虹挂于天空,山间的野花经过雨水冲洗分外妖娆。蝉鸣阵阵,鸟语声声,真是好一派“如诗如画”的好风光!


    然而,山顶上的人对这片好风光却视若无睹,每个人都面色阴沉,愁眉不展。


    这伙人的为首之人就是百济大将阶伯。


    如果说大唐军人的代表人物是秦琼的话,那这个时代百济最杰出的将领就是此人了。


    不过,他比秦琼更具悲剧色彩。


    无论秦琼对李二陛下有多少不满,但李二陛下总能称得上是一个圣明之主,秦叔宝在他手下建功立业还是没问题的。


    阶伯就倒霉多了,摊上扶余璋这么个志大才疏的主公,处处被掣肘,壮志难酬,甚至有段时间被投入了大牢之中。


    直到唐军就要兵临城下了,扶余璋才慌里慌张地把他放出来委以重任。


    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孙吴重生白起再世都无力回天,何况是一个小小的阶伯?


    无奈之下,他只能自请领兵五千守黄山,与国共存亡。


    要说阶伯的用兵之术还真不赖,把黄山守了滴水不漏。新罗军队连续攻打了三个月都没打下来。


    当然,到了这时候,阶伯也支撑不下去了。无它,被围困了这么长时间,百济的军粮已经严重不足。


    到了这时候,除了投降,也只剩下决战一途了。


    至于突围则完全不在阶伯的考量之内。身后就是国都泗沘城,此时突围与叛国何异?


    于是乎,他命全体将士把盔甲缝在衣服上,宣称不打败敌军就不允许脱掉,然后领军出战。


    按说阶伯的这个举动与楚霸王的“破釜沉舟”之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运气好的话还真有创造奇迹的可能。


    可惜,天公不作美。百济刚一发动进攻就大雨滂沱。对面新罗的主将金庾信见状大喜,命令投石车向敌军军发射“泥弹”。


    这下子百济的将士们可倒了血霉了。“泥弹”混合着雨水黏在他们的盔甲上,陡然令甲胄的力量增加了几倍,别说打胜仗了,正常行动都成问题。


    可要脱下盔甲呢?又因为阶伯的“妙计”,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成功。


    所以,很快地,百济的军队就大败亏输。


    最后阶伯一清点,出征的四千多人,现在只剩下了四百。可以说是十不存一。


    想起出发之前的豪言壮语,老头子禁不住悲从中来,眼圈泛红,要不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简直要痛哭出声了。


    “大帅,胜败乃兵家常事,您还是看开一些地好,不必如介怀。”阶伯的心腹爱将楚英劝慰道。


    阶伯叹了口气,道:“唉,你以为我是因为打了败仗而这副模样?咱们以寡敌众,败了实属正常,胜了才令人意外呢。老夫怎么可能那么小心眼?”


    “那您是为我百济的国事伤悲?”


    “嗨!别做白日梦了,百济现在还有什么国事可言?”


    “那您的意思是……”


    “老夫是为自己而悲!是为阵亡的百济将士而悲!本来国事如此,咱们大伙轰轰烈烈地战一场,胜了就是救国的英雄。哪怕是败了也足以青史留名。可现在算什么?”


    他越说声调越高,道:“咱们成了一个笑话!后世史书上会记载我阶伯不是英勇战死的,而是自己蠢死的!那些将士都是受了我的拖累,憋屈死的!”


    “这……”楚英当然也觉得今天这仗打得郁闷败得冤枉,他本来就不擅言辞,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劝解才好,只得转移话题,道:“那咱们今后怎么办?”


    阶伯咬了咬牙,道:“今天这场惨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