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初唐

第2148章 九连殿?又一个玄武门?(2/3)

    对于一般证人,人们还能威逼利诱,迫使她说实话。但高阳公主不管怎么说都是李二陛下的亲闺女,未来皇帝的亲姐姐。


    不错,陛下是死了,但那是秦琼杀的。严格来说,和她真的关系不大。


    至于囚禁陛下……要说重罪的确是重罪,但话又说回来了,谁知道新皇帝是怎么想的?万一人家出于血缘的关系,就不再追究此事了呢?


    所以,一般的手段人们还真使不出来。


    既不认同李大亮的歪理,又无法出言反驳,现场一阵沉默。


    良久,孔颖达轻咳一声,道:“武阳县公,到底发生了什么,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真的假不了,事情的真相不是凭强词夺理就可以改变的。你不要错打了如意算盘。”


    李大亮眼珠一转,道:“您老人家也认为高阳公主的话为假?”


    “那是自然。”


    “好,那我给孔尚书一个面子。大家各退半步如何?”


    “半步?怎么是半步?”


    李大亮道:“我不再坚持立齐王的一定是真陛下。但也请大家不要坚持认为是假陛下立了齐王为太子。这个问题,咱们暂时搁置。”


    孔颖达大惑不解,道:“这个问题搁置了,那到底让何人登基为帝?”


    “晋王李治曾经当过太子,不久前被废。齐王李佑被立为太子,大家却不知立他之人是不是真正的陛下。那咱们可以认为在名分上双方势均力敌,到底让谁登基可以从别的方面考虑。”


    郭业道:“别的方面?晋王李治乃是长孙皇后所生,陛下的嫡子,正应继位!”


    “那却不然。”李大亮摇了摇头,道:“晋王李佑的生身之母也被封为皇后,按说他也是陛下的嫡子。虽然成色上可能略逊于晋王,但您别忘了,他的年纪可比晋王大,长幼有序,理应晋王继位!”


    “可阴皇后到底是不是真陛下所立都不一定呢?”


    李大亮道:“那这个问题咱们也算平手,可以再考虑别的方面。”


    “还有什么方面?”


    “当然是诸位大人自己了。”李大亮没理郭业,却走到了孔颖达的面前,道:“孔尚书,今天在立齐王为太子的大典上,您给齐王行礼了吧?”


    “呃……那当然是是行礼了。”


    “行礼之后,是不是就算承认了太子的地位?承认了齐王乃是半君?”


    “呃……算……算吧?”


    “您是孔圣人的三十二世孙,最是知礼不过。这认了君主,还有反悔得道理么?”


    “这……”


    李大亮舌辩滔滔,还真把孔颖达说了个哑口无言!为啥?关键是在封建社会来说,这个道理极正!


    俗话说得好,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旧的主公死了,改投新主公,那谁也没办法,总不能让大伙都陪葬吧?但是旧主公还好好的你就改投他人,那就很不合适了。


    所谓太子,又称储君,或者说是半君。


    不管是什么原因,群臣在大典上给李佑这么一跪,双方就有了君臣之分。


    再想反悔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举个例子,在历史上,宋仁宗去世,赵曙为新帝。在山呼万岁之前,名臣韩琦先嘱咐身后的大臣们,我跪了你们再跪,我不跪你们都别跪。


    为啥?万一宝座上坐的不是赵曙本人呢?大家要是跪错了,不是全完了吗?


    所以,他要先命人把坐在御座上那人额前的头发拨开,露出真容。等确认了是赵曙本人,这才下跪。


    大庭广众之下,去拨皇帝的头发,这多不礼貌?但那也没办法,此事太重要了,就算对新皇帝无礼,也只能这么干。


    虽然说“半君”和“君”并不完全一样,但现在李二陛下已经死了,所谓的“半君”自然和“君”也就相差不大了。


    见孔颖达久久不语,李大亮趁热打铁,继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