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皇帝的话,那高句丽就是权臣。老皇帝在的时候还没事。如果老皇帝驾崩,新皇登基,那天下就说不定是谁的了。”
李道宗道:“早这么说不就得了吗?扯天子什么的,都把人绕晕了。总而言之一句话,高句丽有能力对咱们大唐构成威胁,咱们就得把他灭喽!不能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巨大的祸患。”
李二陛下道:“正是如此,如今开国的良臣猛将大部分还在,灭高句丽不在话下。等到人才凋零了,到时候还指不定谁欺负谁呢?所以说,现在就算花再大的代价,也要把高句丽灭国。”
在场之人,都有爵位。
如无意外的话,都是子孙后代与国同休。
现在郭业把高句丽的存在与否,和后世子孙能否安享富贵联系起来,他们的态度顿时出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段志玄道:“如此说来,征伐高句丽风险虽大,但是获利同样巨大。微臣以为,这场买卖干得过!”
韦挺道:“为了后世子孙,还请陛下提虎狼之师,为我大唐除此心腹后患。”
李靖道:“微臣不才,愿为前锋!”
就连刚才反对最激烈的魏征,此时也改为了赞同。
唯有吏部尚书孔颖达摇了摇头,道:“话虽如此,微臣还是不赞同出兵。高句丽无罪遭诛,于理不合。”
郭业苦笑着,道:“老先生何必那么迂腐?须知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
“只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
孔颖达虽为圣人之后,儒门宗师,但也不是食古不化之人。
与后世明清的腐儒不同,他早就知道,儒家所谓的“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到了现在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但是如何改进,却还是毫无头绪。
闻听此言,直如醍醐灌顶,仿佛黑夜中看到了一盏明灯。
他躬身一礼,道:“此言乍听起来粗鄙,但是细想起来,也还真有些道理,颖达受教了。不过,您所说得话,与圣人之言,似乎有所冲突,不知秦国公何以教我?”
“这……”郭业苦笑道:“孔尚书您这就难为了我了。郭某人不学无术,怎么敢对圣人之言说三道四。”
“哪里,哪里。秦国公过谦了,您不学是不假,但要说无术就太过分了。天下间,比您更有术之人,孔某人还从未见过!还望您不吝赐教!”
这还没完了!
郭业没想到随口一句后世烂大街的话,竟然惹来孔颖达这么大反应,真讲理论,他哪讲得过盛世鸿儒呀!
他赶紧转移话题,道:“既然您赞成这句话,那对于高句丽的事情,又怎么看?”
“准确的说,我对那句话也不是完全赞同,只是觉得不无道理罢了。唉,孔某人才疏学浅,现在也不知到底应该是赞同还是反对了。”
孔颖达保持中立,其他人表示赞同,征伐高句丽,就成了板上钉钉之事。
李二陛下高兴的拍了拍郭业的肩膀,道:“刚才郭爱卿之举,可以算是舌战群儒了。史书之上,你恐怕能与诸葛武侯相媲美!”
尉迟恭道:“秦国公不但能运筹帷幄之中,还能战场厮杀,斩将夺旗!诸葛亮能比得了吗?”
“那你说秦国公能比谁?”
尉迟恭挠了挠脑袋,道:“这俺就不知道了。”
房玄龄道:“秦国公于文武两途都趋于极致,古往今来,还真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如此良才,却被陛下收为爪牙。真是国家之幸,陛下之幸。微臣为陛下贺!”
李二陛下听了哈哈大笑,道:“秦国公今日建言有功,赏赐如意一对,以资嘉奖。”
见郭业今日出了如此大的风头,张亮心里颇不是味,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道:“陛下,微臣以为在征伐高句丽之前,还有一件事情,必须要做。”
“你指的是……”
“严防后院起火!若是您领军在外,有藩国图谋不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