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世子妃娇宠日常

第七百二十九章:州报(1/2)

  只不过都是一些朝廷颁发的诏令,或者有些官方的东西。

  叶晚瑶想要做的,也是一些北境的政策变化,和北境官府的一些通告之类的。

  让百姓时刻了解当下的动态,当然除了官府的一些通告之类的,还可以出一些日常的新闻,言论,副刊,广告,舆论之类的信息。

  比如今年农业方面的消息,比如朝廷出了什么新政策。比如一些书生写的小篆之类的有趣向上的诗句文章之类的。

  她觉得北境的公办学校成立后,一两年内,不说大人,就是北境这些孩子们都能看懂这些报纸。

  当然发放报纸这一项,还是需要有个部门来做的。

  这个部门设立在府衙,一个星期出一刊,让府衙的人在城门口,和一些热闹的街道张贴。还有城中各个区的也都要张贴,还有各个县里,镇上,都需要送上几十份。

  有县城分发下去。

  当然有些远的地方,可能会延迟个一两日,但也不影响百姓们知道消息。

  这件事谢云和叶晚瑶在悄悄的进行着,差不多这个冬季就能完成。

  对于他们知道的现世的许多东西,叶晚瑶也是很想拿出来帮着古人们的,就比如拼音,这个东西能帮助孩子们快速地掌握一个字的读音之类的。

  但是让他们首先接受字母的读法,也是一件很难得事情。而且从古至今,还没有一位老师能懂,她自己亲自教,每个一年估计也难让他们接受并消化的了。

  这也是她没有把拼音写出来的原因之一,第二个,是这里有文字注音的方法,就是上古音律。

  上古音就是用一个字去标注另一个字的读音,比如项羽的“项”,读“向”音,虞美人的“虞”读“鱼”的音。溯儿开始启蒙的时候,老先生就是这么教的。

  这个法子已经沿用了一百多年,是一个逝去的老者,大文学发明的,因为南月的文字比较多,读音也有许多相近的,他教了许多年的书,为了让书生们能记得快。

  他就先教他们认识一些简单的字,然后用这些字的读音去标注另一个字的读音。

  这个学习的法子让学生们在一年内认识了五百个字,从此也带动了许多学子学习。

  他们当地的人都知道他教得好,不远千里慕名求学的。

  这老者后来把这个标注写成了一本书。交给了他的学生们。

  后来学生们用这套法子交给他们的后代们,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被南月当成了启蒙的教科书,

  这为老者还是南郡的,字上古,所以人们给这本书起名上古音律。

  所以说南郡有学识的人很多,也出了不少才子。

  他们那里的人文盲的很少,但这些年不行了,这些年南郡天灾人祸的,想要恢复生机也得个几年。

  今日十月份,商会陆陆续续地结束,张远叶莛,包括张老爹走的时候,叶晚瑶都给他们准备了许多礼物。

  叶家的那么些人,还有都城的干爹干娘。

  叶晚瑶把今年的棉花,做了几床厚重的被子,一家送了一双。BIqupai.c0m

  每年的礼尚往来,叶晚瑶做的都很到位,她虽然不喜欢交际,但对于这些人情世故,还是很明白的。

  不光自己家里的亲戚,就连张公公,李尚宫他们她也都送去了棉衣棉被。

  这些都是效忠了他们家一辈子的人,现在人老了,不能亏待了。

  本来不费什么劲儿,但也让外人看到了他们的用心。

  不光是他们,就连桐嬷嬷还有外公身边的全福,离开娘亲的青嬷嬷,还有孙嬷嬷和苏嬷嬷,今年的棉花多,都一人给她们做了一双被子和一套棉衣。

  今年只针对老人,等到明年棉花会更多,明年,范省两兄弟想要在北境的边城那边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土地。

  鼓励百姓大量种植,今年一年的种子就够种上千亩的棉花。

  叶晚瑶心里预估了下,不出五年,北境的百姓,不说做到每家每户脱贫,也能有六七十的人家不愁吃不愁穿,前提是不懒惰,能吃苦。

  ...

  十月中旬的时候还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

  叶晚瑶的预产期也快了,梅兰珍期间请了两个产婆过来,上次榆儿出生难产,南锦虽然不在身边,但也心有余悸。

  所以这次巴尔斯来的时候,特意让他带上了古雪乔,南锦知道她的医术,正好这次古雪乔和两个孩子跟着古沅清在北突过年。

  不光如此,公公还把蒲荣给带进了府上。蒲胜在公公身边,知道他女儿医术高明,平日里太后和梅兰珍有什么头疼脑热,都是蒲荣帮着医治的。

  得知她正好在北突,所以就请来了。

  叶晚瑶看着身边围着的人,受宠若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