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的女儿都过滤了一遍。
看看这个,盘算盘算那家,他始终下不定决心。
唉,有权有势,对先帝也足够忠心,唯恨不是世家啊。
永承帝颓然的坐到榻上,不禁有些心烦意乱。
“陛下,冯中书令来了!”
就在永承帝又开始迁怒“何太后”的时候,小内侍跑来回禀。
“冯师傅来了?”
永承帝眼睛一亮,对啊,他还有冯师傅。
冯中书令,也就是永承帝口中的冯师傅,名冯寿。
他是先帝留给永承帝的三大辅臣之一,亦是先帝最信任、最器重的人。
当年起兵的时候,冯寿就是军师,学识渊博,善于谋断。
冯寿出身世家,却因为某些原因而与家族决裂,成为了豪门弃子。
沦落江湖,成为草莽。
他吃了许多苦,更是几经生死,他对家族,乃至整个世家阶层都充满怨恨。
先帝当年还没有起兵,作为领兵的副将,浇灭山寨的时候,遇到了愤世嫉俗、一身反骨的冯寿。
随后天下大乱,群雄四起。
冯寿便积极的劝说先帝“谋大事”。
当然,也就是造反啦!
先帝会起兵,确实有他自己的野心,但冯寿的撺掇、谋划,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先帝南征北战的时候,冯寿更是献计献策,运筹帷幄。
说他是先帝麾下的头号功臣,一群牛皮哄哄、谁也不服谁的开国武勋们,却没有半点不服气。
这位冯寿先生着实是个奇人。
大渊朝建立后,冯寿并没有谋权夺利,接受先帝的高官厚禄,而是一门心思的做起了学问。
先帝觉得浪费人才,可又不想违逆的好友兼造反小伙伴的心意。
正巧没多久,谢贵妃生下了大皇子。
谷</span>先帝便请冯寿来做皇子老师。
后来又有了二皇子赵圭,先帝因为何氏不待见这个亲儿子,本不愿让他跟着冯寿读书。
但冯寿虽然总把讨厌世家的陈规烂矩挂在嘴上,但他骨子里却最讲规矩。
赵圭虽然不是长子,但他是皇后嫡子啊,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
且当年赵、何两家结盟,也是冯寿在中间牵线搭桥,并且极力劝说先帝。
冯寿对先帝的忠诚毋庸置疑,但他并没有因为效忠先帝就仇视何皇后。
相反,看到何皇后被先帝打压,冯寿还有些同情,并暗中提供些许帮助。
……几个原因之下,冯寿竭心尽力的教导赵圭。
永承帝赵圭呢,因为先帝的偏心与冷漠,对于父爱格外渴求。
冯寿虽然不能代替父亲,但也给了孩童时期的赵圭男性长辈的关爱。
两人名为师徒,感情却更加深厚。
所以后来,冯寿知道是何皇后顺水推舟害死了先帝,他也没有针对、报复。
他甚至劝着重病垂危的先帝立赵圭为太子。
当然,那时的何皇后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先帝不答应也不会影响大局。
但,能够让先帝开口,更加名正言顺。
永承帝登基后,更不会遭受非议与污蔑。
冯寿作为先帝的铁杆谋臣,能够为永承帝做到这个份儿上,实属不易!
另外,他还在先帝病床前发誓,一定会好好辅佐太子,不让赵氏江山在他手里断绝。
就这样,当了十来年闲散白丁的冯寿,被先帝封为中书令,与王源、赵烁一起辅佐新君。
冯寿估计是三大辅臣中,唯一一个愿意让永承帝尽快亲政的人。
也是唯一一个不掺杂个人利益、家族荣耀,而一门心思为永承帝考虑的人。
“先生,您来了!”
永承帝快步迎了出去,在殿门外遇到了冯寿,他深深一揖。
看到永承帝尊敬、孺慕的样子,胸中又急又怒的冯寿,顿时又压下了种种情绪。
唉!
皇帝虽然“天真”了些,但本性纯良,且他年幼,行事难免有不周全的地方。
作为长辈,不应该总是生气、斥责,而是应该耐心的教导、规劝!
冯寿深吸一口气,努力在心底这般劝慰。
几个月前,冯寿的老妻病逝,他离京去料理后事。
他与家族决裂,但家族给他选中的妻子,却是与他同甘共苦了三十多年。
他对妻子非常敬重,早些年他先是被驱逐出宗族、落草为寇,接着又是跟先帝一起造反。
妻子担惊受怕,还要面对官府的追捕、各方军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