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扬三国

卷三 两京风云 第四十一章 四府议事(2/3)

大汉边关。如此,则不仅边关告急,且会令前线的乌桓骑兵心无斗志,一溃千里!”

    “韩卓,那么你的意思是?”何进犹豫道:“也赞同至鲜卑召兵?”

    “正是!”那韩卓躬身道:“鲜卑骑兵善战,不在羌人之下!若从其部重金召募勇士,不仅能有效抵挡叛军,更可借机削弱鲜卑的实力,令他们与乌桓相互制衡,不敢轻易犯我边关!”

    这韩卓思路清晰,说话有理有据,充满强大的说服力。在座众人纷纷称是,连南鹰也不禁点了点头。

    “万万不可!”从座中突然有人厉声叫道:“韩卓之言,误君误国,断不可行!”

    众皆愕然。

    韩卓向那人瞧去,不由讶然道:“原来是仲瑗兄,不知在下哪里说的不对了?”

    何进再次向南鹰低声介绍道:“说话的是应劭,字仲瑗,现任大将军府从事中郎!”

    南鹰蓦然想起此人,正是那rì去府中求见于他,却被婉拒的前司隶校尉应奉之子应劭。

    那应劭一脸肃然道:“韩兄休怪,小弟亦只是就事论事!大将军,各位大人!”

    他向众人拱了拱手道:“在下以为,鲜卑骑兵确是善战,但其部长期与我大汉交战,其中深仇不共戴天,而鲜卑人又本xìng凶残,若真是召其作战,无异于引狼入室!”

    他见众人皆露出犹疑之sè,大叫道:“各位请想,鲜卑隔在漠北,与犬羊为群,其天xìng贪残暴虐,不讲信义。多年来他们数次进犯边塞,只有互市之时,才来靡服。因此我大汉内诸夏而外夷狄,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而在过去引鲜卑兵来援时,他们借机抢掠,杀人烧房,做的不法之事难道少吗?下官认为,可招募陇西羌胡中守善不叛者,以充军实!”

    众官一齐露出深思之sè,静静思索。

    何进见众人不答,向南鹰道:“汉扬,你有何看法?”

    “回大将军,虽然末将对鲜卑和乌桓并不了解,但是却见识过休著屠各人的凶残!”南鹰猛然想起了那rì在咸阳原上的惨剧,他沉痛道:“只是短短时间内,上千无辜百姓便被屠戳殆尽,其景象可说是惨不忍睹。所以末将认同应先生的意见,无论如何,也不可引狼入室!”

    “至于是否招募陇西羌胡中守善不叛者……”他略一犹豫才道:“其实不瞒各位,末将旗下便有不少羌人,他们忠实果敢,骁勇善战,连天子都曾称之曰能,当然更绝不可能背叛!不过他们可不能代表全部羌人,真若从羌人中召兵,也必须慎之又慎!避免其与叛军暗中勾连!”

    他抬出了天子的金字招牌,群臣当然恭敬聆听,无人敢于出言辩驳。

    “说得好啊!”何进点了点头,环顾一圈道:“若是众位也无异议,便按应仲瑗之言行事!”

    “多谢大将军,多谢南鹰扬!”应劭的建议为何进所纳,登时泛出一丝喜sè,他向南鹰投来感激的目光。

    南鹰急忙含笑回礼,这个应劭能考虑到百姓们的安危,不失为一位正人君子,值得一交。

    “很好!下面再议议这第二件大事!”何进见第一个议题迅速研究出了对策,心中极是满意,微笑道:“经过数月来的紧张调动,目前城外已经云集各路大军共计十二万,择rì便要开赴凉州平叛……”

    他话未说完,众臣已是“嗡”的一声议论开了,个个喜形于sè。怪不得何进之前宣布几个坏消息时,神情中并无过多忧虑之sè,原来是胸有成竹啊!十二万大军啊!这几乎已经是叛军的总数了,看来叛军的好rì子就要到头了!

    “天子的意思是!”何进挥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派出一位重臣担任主将,就近协调、指挥各路大军,不知几位大人何人愿往?”

    他这么一说,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一起向三公瞧去。

    重臣?在座的重臣只有大将军和三公四个人,既然大将军问何人愿往,那么显然他自己是另有重任了,看来主将之位除了三公外别人轮也轮不上,还是少说话为妙。

    不过,天子还真是心细如发啊!众臣一齐暗暗点头,即将奔赴前线的十二万大军,再加上已经与敌交战的数万大军,这么多军队各有派系,不相统属,光凭皇甫嵩这样的地方将领只怕是根本震不住场面。如果没有一位重臣亲自指挥调度,还真是容易出大纰漏。

    张温瞧了瞧沉默不语的曹嵩和崔烈,不由哈哈一笑道:“太尉和司徒均已年过半百,如何吃得了战事之苦?看来这主将之位,非本官莫属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