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望皇上严查!”紧跟着,都察院广西道监察御史马安也站出了队列,大声向宣德帝奏禀。
马安本来与李云天因为崔辉而不睦,不过自从宣德五年李云天从牛飞手中救了马安一命后他就被李云天所折服,这次李云天被吴欣发难他当然不能坐视不理。
“皇上,吴御史污蔑镇国公,居心险恶,望皇上明察。”
“皇上,交趾道并未发现镇国公有贪腐行为,不知吴御史此话从何说起。”
“皇上,镇国公对大明忠心耿耿,为了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能任由恶徒污蔑!”
……
一石激起千层浪,回过神来后,大殿里讲武堂和都察院的官员纷纷挺身而出表达了对李云天支持,一个个义愤填膺,使得现场刹那间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安武侯李大牛和忠武伯李满山虽然是李云天的嫡系,但两人却没有开口只是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神情异常严肃,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面对着大殿上群情汹涌的一幕,宣德帝不停地在那里咳嗽着,由于咳得太厉害使得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异样的红晕。
“圣前不得喧哗!”侍立在宣德帝身旁的金英见大殿里乱哄哄的,禁不住上前一步,尖着嗓子高声喊道。
听闻此言,那些七嘴八舌地给李云天抱不平的文武官员们这才安静了下来,齐刷刷地望向了宣德帝,等待着宣德帝的圣裁。
“左都御史,你是否知道此事?”片刻之后,宣德帝的咳嗽声停了下来,在众臣的注视下望向了左都御史顾佐。
“禀皇上,吴御史事前并没有告知臣,臣不知此事。”顾佐闻言连忙离开队列来到殿前,沉声向宣德帝禀告,脸上一脸的无奈。
“吴御史,镇国公乃大明中流砥柱,你可知诬陷朝廷重臣该当何罪?”宣德帝的眉头皱了皱,神情严肃地看向了吴欣。
“皇上,镇国公看似是忠良之臣,实则大奸大恶之人。”吴欣丝毫不为所惧,向宣德帝一拱手,义正词严地高声说道,“皇上,据臣得到的消息,镇国公自从坐镇交趾后不仅从与南洋的海外贸易中获利甚重,而且还垄断了交趾的商业,从中攥取了大量税收!”
轰的一声,吴欣的这番话立刻在太和殿上引发了一阵骚动,众臣相互间交头接耳地低声议论着。
谁都知道与南洋诸国的海外商贸以及交趾的税收都是李云天在负责,尤其是与南洋诸国的海外商贸,每次都给户部的国库和宣德帝的内库分别带来数百万两银子的税收,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在众人看来,在那些白花花的银子面前能挡住诱惑力的人寥寥无几,李云天辛辛苦苦地操劳南洋海贸的事情,因此从中捞些油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没人会计较这些。
如今吴欣捅破了这层大家心照不宣的窗户纸,自然使得众人倍感诧异,弄不清楚吴欣为何要这样做,难道是想以此博取不畏强权的清名?
能立在太和殿的文武大臣无不在朝堂上摸爬滚打了多年,肯定不会相信吴欣向李云天发难的目的是为了给大明追回流失的税收,因为这跟李云天对大明的贡献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况且吴欣以前行事一直中规中矩并没有拿下多少贪官污吏,岂会忽然之间就转了性子?
因此,唯一的解释就是吴欣想要通过李云天来博取清名来当做资本,朝堂上不少言官以攻讦当朝重臣为荣,大家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如今李云天是大明朝堂之上风头正劲的人,要是弹劾李云天的话一定能引起朝野上下的注意力,那么吴欣也就一举成名了。
“吴御史,你可有证据,朝堂之上可不容你信口雌黄!”宣德帝的眉头皱了皱,面无表情地望着吴欣。
这使得大殿上再度安静了下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到了吴欣的身上,很显然,吴欣如果不是手头掌握了什么东西的话是不会在朝堂上弹劾李云天的。
“皇上,臣接到一封匿名的检举信,说镇国公把交趾的生意都交给了以九州商会为首的商贾,而商人逐利在交趾大肆压榨百姓。”
吴欣伸手从衣袖中拿出一个信封,毕恭毕敬地双手捧着呈给宣德帝,“不仅如此,信里陈诉了镇国公操纵九州商会与南洋诸国海上贸易,进而从中中饱私囊,攥取了惊人的钱财。”
宣德帝望了一眼那封信,然后向金英微微颔首,金英随即快步走下御阶接过了信封,躬身交给了宣德帝。
“皇上,单凭一封匿名的信件就要弹劾一名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