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之夜,飞渡乌江,兵锋直指重镇贵阳!”
“围魏救赵,原本用于阻敌的九军团压力大减,为了救首席军需官,敌人几乎全部部队都挥师南下,为阻敌的九军团留下了喘息的机会。”
“而进攻贵阳也只不过是虚招,在将敌军部队打得彻底回防之后,领袖率领红军向东作势要度过清水河,诱骗敌人向东追击,一下子将九军团彻底从包围中解脱出来。”
“此后,九军团在主力部队的变相掩护之下彻底摆脱了敌军,成功与主力部队汇合,甚至在汇合后,我们从敌军衔尾追杀的状态,转而与敌军拉开了十余天路程的距离。”
“这次战役将领袖的指挥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果用一句当下时髦的网络语言来解释的话,那就是:一场公平竞技的游戏中,领袖关闭了战争迷雾、开启了透视。”
“敌人的一举一动,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在当今世界,即使通讯技术已经高度发达,但想要复现这样的战例也几乎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没有人能真正看穿迷雾——除非,他的视线从空中而来。”
“没错,我所指的,正是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高分转向卫星遥感系统。”“这两套系统配合,可以毫无压力地将我们对地面情况的掌控精确到分米级别,这也就意味着,也许我们现在不需要拥有领袖那样的天才智慧,也可以对战场的形势运筹帷幄了。”
“当然,除了看向地面,我们也没有忽略天空。”
“天眼系统,口径超过五百米,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之一。”
“从建成到现在,它已经发现了超过370颗从未被注意过的脉冲星,也为观测宇宙中的特殊元素如中性氢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它不仅可以观察星体,还可以观测各种人造卫星,并且对有威胁的卫星发出预警,让我们在地面上可以安下心来,不用害怕来自其他国家的太空打击。”
一张夜间的天眼灯火璀璨的画面呈现在屏幕之上,片刻之后,画面继续跳转。
“观众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飞夺泸定桥遗址。”
“1935年5月25日,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红四团战士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区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此时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是,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敌人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
“当急之下,5月26日上午,领袖、周公等人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2名夺桥突击队。”
“下午四点,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熘熘的铁索链向东桥头勐扑。”
“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
“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
“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敌人南追北堵欲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泸定桥因此而成为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革命史上不朽的篇章,有着‘十三根铁链噼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
“而在如今,我们依旧能够看到当年铁索桥的遗址。但是在同时,我们又不由得想问,难道真的没有一种方法,能快速、安全地架起一座桥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