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福运小娘子

第733章 心情复杂好几次了(1/2)

    第二天一大早,顾天成一点时间没耽误,就和另外三家河运行的东家来到府衙,请见廖相爷和知府李大人。

    衙门都有点卯的规矩,京城来的廖相爷等人和府衙各官员很早就各就各位。

    这时的相爷正在听李长治禀报新仓、府衙、以及居民的搬迁事宜。

    虽然新的通州府已经选定了地址,但赞成搬迁的却没几个。

    富贵之家那都是有大宅院和若干买卖门面的,岂能那么容易就放弃自己的根基。

    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无论出于生计,还是因为新安家的花销,在没面临真正的危机之前,谁也不会舍弃自己现有的家园。

    于是,现在的状况就很尴尬。

    新址那边除了府衙正在建造中,积极跟去的,就只有诚运投递总号了。

    投递总号早早就在通州府新址买了挺大一片地方,铺面和房舍也在修建中。

    只不过,他们修建的房屋院落,只占了那篇地方的一小部分。

    虽然通州府的迁址事宜动作比较慢,但廖相爷也没说什么。

    毕竟,昌河水患真能波及到通州的可能性并不大。

    这种情况,只等府衙建好之后搬迁,府衙众多官员文吏、衙役等人也都会在新址落脚。

    其他人见搬迁已成定局,自然有乡绅大户跟过去,搬迁也就慢慢完成了。

    最不济的情况,也就是落个新城旧城之分,其实也没什么。

    就在他们议论新址这些事情时,衙役禀报,诚运的顾天成求见。

    虽然李长治并不欢迎顾天成的到来,但已经这个时候了,也没有为难的必要,当下吩咐衙役带他进来。

    一旁廖相爷笑了笑,说道:“看起来,顾天成和他那几个合作者一直等在通州。”

    否则也不可能这么快。

    “是啊。”李长治回应的有些心不在焉。

    他其实也不太明白,顾天成是怎么想的。仅凭昌河水位上升,他就认定朝廷一定会紧急运粮吗?

    不过再仔细想想,也情有可原。

    万顷仓的粮食才运了不到一半,一旦几十万石的粮食运输拿到手,就能赚很大一笔运费。

    而他们的代价,也不过是几位东家等在通州而已,丝毫不耽误河运的经营。

    片刻工夫,顾天成和张东青几人便在衙役的引领下,进到厅堂一侧的房间。

    顾天成几个给房间里几位大人见礼之后,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张东青三人身有家资,也很有些见识。

    但如今在通州府衙,坐在当朝相爷和通州知府面前,却也规规矩矩,一眼不敢多看,话更是不敢多说。

    接着,有官员负责查验他们四家的行船资格、和备案过的船只。

    当然都是符合要求的。

    李长治出面询问:“长策河运之前已经证明,民间河运没有做大规模运输的能力。

    “如今,你们主动揽下运粮差事,可曾想过你们哪方面能强过长策河运?又怎能保证一定能比长策河运做的更好?”

    廖相爷放下关于迁址的公文,等着看顾天成作何应对。

    只见顾天成从怀中拿出简单装订的七八页纸,“小子简单写了运粮的安排,请大人过目。”

    李长治看了他一眼,伸手把那薄薄的册子接过来,随手便要转交给廖相爷。

    廖相爷却摆了摆手:“李大人先看吧,看他写的这些是否有可取之处。”

    他是来此督办运粮的,大主意还是让李长治拿。他这个督办的上官,只管看李长治做事是否得力,之后再给出决断。

    坐在下首的顾天成固然胸有成竹,张冬青三人除了稍稍有点拘束,看起来也镇定的很。

    李长治挺疑惑这几个人的笃定,开始翻看这几页纸。

    廖相爷则是和顾天成四个人聊天,询问他们平日都是怎样经营河运的。

    这一圈聊下来,张东青三人的河运行经营的时间更长一些。

    经营时间最短的一家也有六七年了,而东青河运,已经经营了十几年。

    但他们的经营手段,还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