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第一太子

第89章 上架感言(3/5)

r>     过去这一年,每当我洋洋自得于‘刚入行就小有成就’的成绩时,都会想:等有了足够多的读者,就写刘盈,一定能成神证道!

    现在回过头去看,还真是天真的有点可爱。

    这本《大汉第一太子》,不大可能是我证道的成名作,甚至中丞佐吏也不大可能成名。

    但毋庸置疑,经过过往这一年的成长,《少帝成长计划》一百六十万字的磨练,以及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我窃喜着构思这本‘成神之作’的剧情,细节之后,《大汉第一太子》,已经可以被称为是一本成熟、完整的传统严谨类历史网文。

    而我过往这一年的成长,也成为了我对这本书中,主角刘盈的期待。

    ——成长。

    ——从懵懂,到成熟,最终强大。

    既然有信心,有把握,我很快动笔,几乎是《大元宰》刚完结,《大汉第一太子》便火速开始连载。

    一周的时间,发布章节到了第15章,存稿到了第46章,之后便发生了那件操蛋事——15章到22章的存稿丢失。

    这时,我的思路已经在四十六章之后,但丢失的是15-22章,对这一部分的思路已经有些模糊、淡忘。

    摆在我面前的,就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直接放弃已有的存稿,重新整理思路,重新从15章开始写。

    再或者,就是续。

    从15章开始续写,续到22章,要刚好和已经写好的23章续上。

    我选择了后者。

    也正是在这段暂时停止存稿,专心续写丢失内容期间,我突然发现,我有一个极其怪异的习惯。

    ——每当拿不定某个人的性格、人设,以及举止逻辑时,我都会不由自主的点开《我要做皇帝》,去做借鉴。

    意识到这一点,我突然反应过来:我笔下的每一个角色,都不知不觉带上了浓浓的《我要做皇帝》的影子。

    年弱未冠的太子刘盈,不正是尚未成为太子时的刘德?

    权势滔天的老娘吕雉,不正是端坐长乐的太后窦漪房?

    甚至就连老爹刘邦,都在不知不觉间,带上了些许景帝刘启的影子!

    想清楚这一切,我才终于明白过来,我每次写着写着,就莫名烦躁的删除重写,究竟是为了什么。

    ——刘盈,不是刘德!

    ——吕雉,不是窦漪房!

    ——刘邦,更不是刘启!

    我每一次的烦躁,都是这些人物对我发出不满的呐喊!

    一瞬间,我豁然开朗,大脑一片清明。

    对啊!

    我又不是要离刺荆轲,为什么非要写成要离刺荆轲的模样呢?

    要知道就连他自己,都已经不像自己了啊!(233333333,皮一下)

    我为什么非得学他呢?

    就那么一瞬间,前后十五分钟的功夫,我感觉我顿悟了。

    没人规定我笔下的刘盈,非得是冷酷无情的政治生物,我可以写出一个蹒跚学步,一点点成为优秀君王的刘盈;

    没人规定我笔下的吕雉,非得是被皇帝儿子孙子搞出个什么事件,身败名裂,最终惨兮兮交出大权的老太后,我可以写出一个耳提面命,教着刘盈蹒跚学步,最终,如每一个正常的母亲一般,擒泪看着儿子展翅翱翔的伟大母亲;

    更没人规定我笔下的刘邦,需要像孙子刘启。

    ——刘邦,就是刘邦!

    ——他有专属于他的魅力,和只有他才具有的模样!

    到这时,我才真正摆脱了那个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名为‘学要离就对了,写的越像他,就说明写的越好’的心魔。

    回想起来,曾经有多少明明不错,且非常值得咀嚼的内容,被我下意识以‘不像要离写的’这个罪名而删除。

    放下这个心魔,当我重新拿起一根只写着《中丞佐吏》,而不见《东施效颦》字样的笔时,就有了大家现在看到的,第15章之后的全部内容。

    或许会有读者觉得割裂,觉得一开始刘盈总盘算着要过河拆桥,后面又变成了好儿子,人设前后不一致。

    我最开始也有这种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