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第一太子

第0225章 太子在外,母命有所不受!(2/4)

祥瑞,几乎是造反不可或缺的必备品!

    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一个造反的个人或群体而言,‘祥瑞’的必要性,甚至远超实际意义上的兵马、粮草、势力范围!

    诚然,除了造反者用来鼓动愚昧的百姓追随自己,某些帝王、君主,也会通过类似的举动,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但在刘盈看来,当下出现在关中的种种‘祥瑞’,都不大可能是后者。

    原因很简单。

    作为开国之君,尤其还是‘先天下反秦,得天下而安苍生黎庶’的帝王,当今天子刘邦,完全没有丝毫制造祥瑞,来稳固自身统治地位的必要!

    作为华夏历史上,得国之正仅次于朱明的王朝,刘汉政权,也不需要凭借装神弄鬼的把戏,来愚弄本就处于愚昧时期的天下人!

    这样一来,‘关中多生祥瑞’的原因,在刘盈看来就很明确了。

    ——起兵反汉的淮南王英布,在为自己网罗神话光环!!!

    而对于此次平叛的第一负责人,又身太子储君之贵的刘盈而言,这样的事,是绝不能接受的。

    感受到刘盈极力按捺,却依旧令人胆颤的盛怒,吕释之的面容之上,只偶然涌上一丝惶恐。

    “禀、禀家上!”

    “此事,萧相确无举措!”

    “便是朝中公卿所递之奏疏,亦似为陛下留中······”

    听到吕释之的这个回答,刘盈心中的怒火,便立时为一股困惑所取代。

    “酂侯知,父皇亦知······”

    “即是知晓······”

    目光涣散的自语着,刘盈不由稍皱起眉,重新坐回了案前的筵席之上。

    刘盈很确定从这些关于‘祥瑞’的风言重,天子刘邦和丞相萧何,都必然能看出刘盈所看到的威胁。

    尤其是作为‘内行人士’的天子刘邦,必然会对类似的事件,抱以十二万分的警惕!

    但如今的现实却是对于盛行于关中的流言蜚语,天子刘邦,却似乎没有任何反应!

    ——非但没有反应,甚至连朝臣送去汇报此事的奏折,都被刘邦‘留中’。

    有了前世那几年傀儡皇帝的经历,刘盈对于‘留中’这两个词暗含的潜台词,实在是太清楚不过了。

    在汉室朝堂,‘留中’二字,后面往往还会跟上‘不发’二字。

    而朝臣递上的奏疏,被天子留中不发,几乎只意味着两种可能。

    第一种,是这份奏折中所提之事,是天子不愿意看到、听到,甚至不愿意知道的;

    在这种情况下,出于‘眼不见为净’的考虑,以及告诫臣子‘这事儿不要再提’的意图,天子才会对这份奏折,给出‘留中不发’的处置方案。

    但很显然,刘邦无视关中到处流传的关于‘祥瑞’的流言蜚语,不大可能是这第一种情况。

    至于第二种······谷隵

    “嗯?”

    “应该······”

    “不会吧?”

    想到第二种可能性,刘盈只稍睁大双眼,才刚侧过身,就见吕释之讳莫如深的低下了头。

    见吕释之这般反应,刘盈才终于反应来过,发生在关中的那些祥瑞,究竟‘意欲何为’······

    ——天子对一封奏折给出‘留中不发’的处置结果,除了提醒臣子‘这事儿我不想听,大家也不许再提’之外,仅剩的一种可能,便是此事,恰恰出自天子之手!

    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不方便直接喊出‘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的天子,才会通过奏折留中不发的方式,隐晦提醒递上奏折的臣子,以及观望的朝臣别叽叽歪歪了,这事儿,就是朕做的!

    而无论天子是出于什么原因,才对一封奏折做出‘留中不发’的处置,朝臣百官都会立刻心领神会,明智的当这封存折从未曾存在过。

    但根据刘盈对朝中百官,尤其是丞相萧何的了解,如果这件事,天子刘邦真的是出于‘少来烦朕’才视若无睹,那萧何即便是拼着一把老骨头,也必然会从长安撒丫跑到甘泉宫,劝谏刘邦重视此事。

    再结合萧何同样对此事视若无睹,事实的真相,已经再明确不过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