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的心。能力显露在外,心则暗藏内中,一个人,如果是城府太过深沉,使别人不能看破其心,那么别人就不能了解其欲,不能了解其欲,也就无法知道其志,而如果无法知道其志,任是谁,都会觉得此人可惧。
人与人间的交往尚且如此,况乎人主与臣属?
有臣如此,怕是任一个人主都不敢对之加以放心大胆地重用的。
所以说,刘备深沉坚毅的心智,比他的能力更加地使人觉得可怕。
兼之,关羽、张飞,皆万人敌,而俱刘备故人,虽说关、张,包括简雍现皆被调离刘备身边,已是各有职任,但闻此三人与刘备常有书信,刘备并常送些虽不贵重、然却足可表示情深的馈赠给此三人,一旦让刘备领方面重任,关、张、简雍会不会求归还其部,还真是说不好。简雍倒则罢了,有些口才,没甚军谋,不足为虑,关、张虎将,却是足可能为猛鸷爪牙的。
是以,对荀贞不任刘备以实务的做法,荀攸、戏志才虽没有明着跟荀贞说过,内心中却都是赞同的。这时见荀贞沉吟,联系到张昭的建言,两人都猜出荀贞或是在斟酌该怎么处置刘备。
荀攸说道:“参军都尉荀敞伪造将军檄令,有过,然事急从权,平乱有功,攸以为,当迁,可领故安民校尉陈容部。昌豨部曲虽非尽叛,然而主将反乱,卒必惶恐,泰山兵精锐,非毅重将不能安抚之,攸以为,合乡近下邳,可令由偏将军许显暂督领其部。校尉孙康,隐公孙犊唆叛不报,律与昌豨同罪,当诛,而从参军都尉荀敞平乱有功,攸以为,可降其秩,以为罚。”顿了下,又道,“荡寇中郎将刘备监合乡诸营,夜饮宴昌豨营,致使变生,有罪,手刃昌豨,又有功,唯论昌豨反叛事,实是由刘备督诸营不力而致,功不抵罪,律当斩。”
荀攸这是在说公事,因而对刘备等皆直呼其名,即使荀敞是他的族父,亦然如此。
荀贞说道:“伯平、孙康之奖罚,可按卿言。至於玄德,虽有过错,不至於斩。”
“不斩,可降其秩。”
“玄德为我故人,从我征战多年,数有功劳。依我看,这秩也不必降。”
荀攸伏拜在地:“三军临战,所以能驱将士赴死,决胜於敌者,军法也!是以兵法云‘明赏於前,决罚於后,是以发能中利,动则有功’。刘备虽是将军故人,往昔固有功劳,然今罪重,如不依军法斩之,何以儆诸将校?”
张昭等觉得荀攸所说之对刘备的处罚太过重了,张昭因说道:“陈容为刘备断后而死,如斩刘备,既失陈容壮义,又会使我军再失一将,是一日失两贤才。昭以为,降秩可也。”
荀贞心道:“与其降秩,何如不降?”连连摆手,说道,“君等无需多言,这回我就独断专行一次,既不斩,也不降秩,我手书一封,严斥玄德一番,下不为例便是。”
见荀贞坚持,荀攸、张昭也就不再多说了。
张昭赞道:“将军真仁厚主也。”
荀贞对张昭等人说道:“伯坦壮烈战死,吾心甚痛。其二子尚少,吾意使入州学就读,君等意下可否?”
张昭等人大加赞许,说道:“方今州学初成,名师荟萃,使伯坦二子入州学习经,正可酬伯坦忠烈之义。”
谚云:“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又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赏赐陈容家财货,不如供他的两个少子在州学读书,等到学有所成,他们自可凭借本身的能力致仕。当然,钱货也还是得赏赐的,不过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却是不必专门说出。
荀贞沉吟稍顷,又道:“我要上表朝中,述伯坦忠义,请朝廷追赠他忠义中郎将。”对张昭说道,“公文笔雄健,可为我拟此表。”又道,“我记得伯坦弟似是在县中为吏?可檄子纲,迁他入郡中供职。”
张昭等应诺。
陈容在荀贞帐下,虽然不显名於诸将间,但也可算是荀贞的“老臣”了,往昔颇以勤勉立功劳。荀贞为广陵太守时,陈容是郡中的贼曹史,荀贞将要起兵讨董,需得先定郡内,得臧洪举荐,以陈容为将,用陈到、陈褒为辅,使三人共击郡中贼,旬日而定,表陈容为郡佐军司马。荀贞攻徐,陈容从荀成击下邳、东海,有功,乃得迁安民校尉,屯驻合乡,又安境有功。
陈容此人,勇武、智谋皆不出色,胜在踏实忠义,对他的战死,荀贞确是有些心痛的。
荀贞心道:“玄德与伯坦并非故友,只是同驻合乡,这才相识,至今不过数月,而伯坦肯为玄德断后,情愿弃生就死,玄德真是能得人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