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33 战罢将军色不改 愿以剩勇取全功(2/3)

他为自己的家丞,此次起兵讨董,为显对他的信爱,就把掌功劳簿的重任交给了他。

    常林已把诸将之功记录清楚,呈给荀贞观看。

    荀贞看去,见昨晚一战,赵云、乐进首功,辛瑷为次,再其次是关羽、刘邓,再之后是张飞、陈午等将,——辛瑷没有参与主战场的伏击,可他运气好,就像他逼死了张角一样,这次他又阵斩了此部董兵的主将何机,故此军功仅在赵云、乐进之下,而在关羽诸人之上。

    他点了点头,把功劳簿还给常林,说道:“诸功且先记下,待战罢,一并行赏。”

    问过了伤亡、军法、战功,荀贞最后才问昨晚的斩获。

    乐进代表诸将答道:“杀敌、俘敌各两千余。”

    荀贞已知了何机战死的消息,所以没有问他的下落,而只是问道:“俘虏现在何处?”

    “都安置到了俘营。”

    问完了诸事,荀贞叫诸将先回去休息,等孙坚处理完他本部的战后事宜后,又把跟他和孙坚一起过来的谢容、丁猛请过来,四人聚在一处,议论接下来的军事。

    荀贞说道:“从俘虏那里得知,昨天何机就遣骑去伊阙关求援了,胡轸如遣援兵来救,明天即可到达。昨晚战时,我遣了玉郎带骑兵去北三十里处的丘陵埋伏,以阻落败的董兵逃回伊阙,封锁我军获胜的消息,是以,如果胡轸真的遣了援兵来,此时定尚不知何机已败之事。我以为,灭掉何机一部不算获胜,如能再把这可能来的援兵打掉,此战才是全功。”

    说完,他顾盼诸将,问道:“卿等以为呢?”

    孙坚自无异议,说道:“正该如此。”

    孙坚也是见惯了杀伐的,对昨晚的这场胜利虽然高兴,可也只是欣喜罢了,而谢容、丁猛就不同了,除了多年前的黄巾之战,他两人已经是多年没有见过这等“大场面”了,并且多年前的黄巾战时他二人也都还不是主将,这次却皆是以主将之一的身份参与的,更是激动。

    听了荀贞的话,他两人连声说道:“吾等唯将军马首是瞻,悉从将军军令。”

    都没有意见,此事就这么定下。

    荀贞即传令昨晚参战的各部,命皆抓紧时间休息,又叫辛瑷先不要休整,与张飞一块儿带骑兵再先去北三十里处的丘陵,一方面散出哨骑往北去探查有无胡轸的援兵到,如有,则又是已到了何处,另一方面也是为防胡轸的援兵早到,同时先为随后就到的主力大军布置好阵地。

    辛瑷、张飞皆是虎将,虽鏖战了一夜,尤其辛瑷,来回驰行六十里,到现在一眼未合,可却在接了军令后都是神采奕奕,半点倦色也无,俱齐大声应诺,虎虎生风地自去领骑先行。

    谢容、丁猛心情好,看什么都顺眼,又赶上辛瑷秀美、张飞体硕,看他两人更是越看越爱。

    谢容笑顾丁猛说道:“我与校尉麾下却怎无此等秀士、猛材?”

    丁猛凑趣笑答道:“吾闻物以类聚。你我如是荀侯,则麾下或就会有此等美士了。”

    荀贞哈哈一笑。

    各部休整半日,中午饭后出发,这回除了只留下了荀成统带万余人留驻此地,半入何机原本的营中,半在外犄角呼应,一则照顾伤员、看守俘虏,再一个也是以为后备之外,包括谢容、丁猛两人带着余下的那万余新卒也跟着荀贞一道去了北边丘陵。

    在颍川时击敌精锐千骑,是首战,昨晚设伏夜惊诱敌,是行险,这两战都必须要用精卒,可此回去北边丘陵设伏,乃是以逸待劳,攻敌不备,胜券在握,却是不需再全用精卒了。

    新卒虽不善战,可如不上战场,永远都是新卒,荀贞这次出兵击董,原本就存了一点碰着机会就借机练一练兵的意思,眼下,就是一个机会。

    精卒、新卒合共两万多人,先是精卒急行至丘陵地带,继而新卒亦至,入夜后不久全军皆到。

    荀贞在来前就布置好了各军的埋伏、屯驻地。

    辛瑷、张飞也提前给他们做了些准备。

    所以,各部的入驻、埋伏很顺利。

    荀贞、孙坚亲带五千精卒埋伏在丘陵左边,许仲、乐进领三千精卒伏在丘陵右侧,辛瑷、张飞带骑兵伏在了丘陵南面,谢容、丁猛则带着万余新卒伏在辛瑷、张飞的后边五里处。

    荀贞的整个作战安排是:等敌人进入了包围圈,由他和孙坚主攻,许仲、乐进带兵疾绕到敌后,断其归路,敌如向前冲,辛瑷、张飞在前拦截,谢容、丁猛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