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到南阳,南阳太守张咨与荀贞同郡,荀贞早就提前给他写了封信去,信中说道:“我与孙坚共响应袁渤海起兵,孙坚不日就会抵达贵郡,如果途中缺粮,还请足下略作相助。”不看僧面看佛面,有了荀贞、颍阴荀氏的面子在,想来张咨应不会再如原本历史上那样拒绝供应粮秣给孙坚,而孙坚对他应也会客气得多。
荀贞见戏志才似乎还有话要说,问道:“可是文台信中另有它言?”
“不错。孙将军提及,他刚到南阳,驻兵鲁阳的后将军袁术就遣人来见他,问他往何处去,邀他不如共驻鲁阳,言称愿供其军需,并言称愿上表朝中,表举孙将军。”
“文台怎么回答他的?”
“孙将军信中说:他告诉袁将军的来使,他已与君侯约定,会师颍川,所以袁将军的厚意只能心领。”
荀贞心道:“讨董的诸路联军几乎全是袁绍这边的人,袁术在鲁阳孤苦伶仃,势单力独,也难怪他会如原本历史那样,又把算盘打在了孙坚头上。”
原本历史中,孙坚投从袁术,一是因袁术也是袁家子弟,二是因他需要有人为他供应粮械,现下,因了荀贞的关系,孙坚搭上了袁绍的线,以豫州、颍川之粮,也足够他养兵,他自然就不会再接受袁术的延揽。
荀贞对孙坚是很放心的,他两人是过命的交情,还说起了联姻的事儿,袁术再给许诺,料来也是无用,所以他也就是听了一听,问了两句,便不说此事。
郡中军政事物、县人风评议论、迎接孔伷、问及孙坚,这些事情说完,接下来便是要说荀贞之所以不入县中、而先到兵营的重要缘故了。
荀贞把左部校尉臧洪、右部校尉陈到两人叫到近前,说道:“颍川武库的甲械分给你们了么?”
荀贞麾下诸部,前、后、中、骑四部是野战主力,甲械多全,左、右二部和刘备领的别部是二线预备,原先是伐木为兵,一点正儿八经的兵械也没有,所以当日在从乐进那里问得颍川武库存有足够武装五千人的甲械后,他即吩咐乐进和军中,这批甲械弄到手后,先选精良的补入前、后、中、骑四部,余下的就都分给左、右二部和刘备所领的别部。
臧洪、陈到答道:“我二部各领得兵械二千套,现已悉数发下,虽仍未足整部所用,可大半部的兵卒也都已甲械在身了。”
“余下不足之数,我再想办法给你们弄来,现下有几个当务之急,需交由你二人立刻去办。”
“请将军示下。”
“文台已至南阳,将入颍川,叔至,你带你部人马立即赶去郏县,分兵父城,以迎文台入境。”
“诺。”
“子源,我军已至颍川,不知酸枣情形如何,你带你部人马立即赶去长社,分兵鄢陵,与酸枣通声气。”
“诺。”
应完诺,臧洪略微奇怪地问道:“明公,迎孙将军入境、与酸枣通声气虽都是要紧之事,可似乎却也不必各以一部人马前去吧?”
荀贞麾下除了那两三千新投的颍川轻侠壮士,共有一万六千余人,而臧洪、陈到两部人马共计五千,一下就分出五千人,只是为了去迎孙坚和与酸枣通声气,这未免有点奇怪。
帐中都是自己人,荀贞也不隐瞒,说道:“后将军袁术屯兵鲁阳,虽同为盟军,我郡亦不可无人驻守郡界;孔豫州将至,他是豫州刺史,又拥四万余众,对我军的到来会有何想法,你我现在都不能知,亦不可不防。”
臧洪、陈到明白了荀贞的意思。
鲁阳在南阳郡的最北边,挨着颍川郡,离颍川郡的父城县只有六十里,离父城北边的郏县也不到百里,袁术、袁绍虽共举兵讨董,但他兄弟二人不和,今袁术又为孙坚为拒,他会不会干出什么“亲痛仇快”的事儿,荀贞拿不准,所以必须要分屯重兵在郏县、父城,名为迎孙坚,实为镇守郡界。
长社在阳翟的东北边,两县接壤,而鄢陵又在长社的东边,这两个县是郡东最北边的两个县,
虽是离酸枣最近,可荀贞分兵在此,主要却是为了呼应阳翟,与阳翟成犄角之势,好抢在孔伷入郡前就站稳脚跟。
同时,陈到在郏县、父城,臧洪在长社、鄢陵,还能一镇郡南、一镇郡东。
荀贞虽深得颍川郡人的欢迎,可各县的长吏都是外郡、外州人,他们会怎么想?荀贞不确定,现有了陈到、臧洪这两支人马分镇南、东,而荀贞自坐守阳翟,震慑西、北,那么就算有县长吏倾向本州刺史,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或者不敢翻什么风浪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