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21 黄帝邢德有之乎(2/3)

,在内黄,江禽驻兵停歇了一日。

    守内黄令李琼和守内黄尉张飞出县相迎,跟在军中的黄迁出示荀贞的檄令给他两人看,上任守内黄丞。此外,江禽还给李琼、张飞带来了荀贞的另一道檄令。

    李琼本有部曲三千,在内黄之乱的那夜死伤、逃散了近两千,尚存千许人,一是为了利於招降纳叛,二也是为了利於分化贼兵内部,荀贞特许可以不在内黄屯兵,内黄的治安仍由李琼率其部曲负责,但千许人也太多了点,所以荀贞又给李琼下了一道檄令,命他压缩编制,只许他保留六百人,并且这六百人不能全部驻扎在内黄,命他分出二百去繁阳,改归陈午统带。

    贼兵中现在被荀贞委以官职的只有李琼,便连於毒也无官无任,李琼已是很感谢荀贞的另眼看待了,对荀贞的这道檄令自无不愿之理,——就算他不愿也没有用,内黄周边的魏、阴安、繁阳等县现皆已被荀贞管控,而且县外现在还驻扎着江禽统带的千余兵马。

    监督着李琼完成了对部曲的缩编,并等他把两百人分给繁阳之后,江禽没有再继续南下。

    再往南就只有黎阳了,黎阳早跟着李琼一块儿降了,跟在军中的一个郡吏带着二百郡兵,捧着荀贞的檄令告别江禽,自去黎阳上任守黎阳长。

    至此,郡东、郡南诸县全部收复。

    江禽统带余下的义从、郡兵,看押着从各县集合起来的降兵,北上归邺。

    回到邺县,把降兵交给许仲后,江禽马不停蹄,又统兵西进,去收复最后的两个县:涉国和武安。

    涉国收复得很顺利,在武安遇到了麻烦。

    武安县内的守将是个有理想、有节操的“反贼”,乃是黄巾军之余部,坚决不降。

    无奈之下,江禽只好督兵攻城。

    在阵中看着前线的战士猛攻县城,江禽心道:“武安不降也好,我本来就打算在这里把明公交给我的那个任务完成,武安不降,正好少了我的麻烦。”

    荀贞交给他的“那个任务”自然就是叫他找机会把赵家在郡兵里的耳目、爪牙悉数除掉,在经过了多次分兵之后,现仍留於江禽帐下的郡兵已只有四百人,赵家在郡兵里的耳目、爪牙俱在此四百人中。江禽传下令去,命攻城的义从暂退,只催促郡兵猛攻不停。

    武安城中有千余守贼,只四百郡兵是万难将城攻下的。

    江禽此举不外别的,正是为了送赵家的那些耳目、爪牙去死。

    只是他这一手未免太狠了点,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以四百人附城击千余守贼,可以想见,赵家的那些耳目、爪牙固然难活,受其牵连而无辜丧命的郡兵也必然会有不少,但只要能顺利完成荀贞的命令,别说受牵连的郡兵不到四百,便是八百郡兵、八千郡兵,江禽也不介意。

    猛攻了两个时辰,郡兵死伤近半,余下的实在没有勇气了,有的掉头逃回本阵,江禽早备下了监阵的刀斧手,严格依照军法,将这些临阵而逃之郡兵当场斩杀,复又催促余者继续攻城。

    一天下来,四百郡卒全军覆灭。

    当晚歇息一夜,次日换义从上阵。昨天的攻城太惨烈了,武安县中的守兵亦死伤甚众,终於抵挡不住,城被攻破。江禽率部入城,将俘虏尽数斩杀,堆成京观,筑於城外。

    奉荀贞檄令来上任守武安长的刘备对江禽的酷烈好杀很是不忍,但江禽是荀贞帐下的旧人,又是此次统兵的主将,他不想得罪此人,因此没有出言谏止。

    他没有出言谏止,荀贞却闻讯惊怒。

    荀贞不是为江禽杀俘、筑京观而惊怒,而是为江禽为杀赵家的耳目爪牙竟让数百郡卒陪葬而惊怒。他一道檄令送到军中,严厉斥责江禽,命江禽把阵亡的郡卒厚葬。

    江禽接到檄令,惶恐不已。那四百阵亡的郡卒,他原本只是令人随便挖了个大坑,草草掩埋了事,得了荀贞的军令,他连忙亲自指挥义从把郡卒的尸体挖出,重新厚葬掩埋。

    刘备看出了他的不安,私下里对他说道:“君乃明公乡人,从明公征战数州,功劳卓著,明公倚君为心腹,必不会因为四百魏卒之死而怪罪君,之所以飞檄令君厚葬亡者,以备估料,应是做给魏人和余下的郡兵看的,君不必为此惶忧。”

    得了刘备的安慰,江禽略微心安。

    刘备趁机又对他说:“明公方宣扬德化,似不宜筑京观於武安,君如能撤掉京观,把贼之亡者也掩埋土葬,并向县民宣布,说‘贼兵已灭,不会穷治追究’,想来定能得到明公的赞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