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这个上佳之策就用不成了。
只能选择其次之策。
他立於诸小帅之前,下令道:“撤围瘿陶,全军退回杨氏。”
杨凤忿然叫道:“退回杨氏?当此之时,难道不是该为老帅报仇?却为何撤围后退!”
张飞燕登上联军统帅的第一道军令就被杨凤反对,他亦不着恼,和颜悦sè地说道:“父帅阵亡瘿陶城下,我等自应为我父帅报仇,只是汦水南岸现有荀公虎视,荀公,知兵善战,我部当暂避其锋。”
“这么说,你是不打算为老帅报仇了?好,你可以走,我不走!我要留下来打破瘿陶,尽屠其人,为老帅报仇!”
“父帅,我之父帅也,我岂会不为父帅报仇?但是报仇也不能蛮干。”
“那你打算怎么干?”
“yù破瘿陶,必得先破荀公,去掉了我军的后顾之忧,然后才能尽力攻城。”
“怎么先破荀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今的形势是:我军士气不稳,荀公养jīng蓄锐,外有荀公的虎狼之军,内有瘿陶坚城,如在这个局面下交战,我军必败,因此为避免失利,我军就得另外选择一个对我有利的战场,在那个战场上击败荀公。”
“哪里对我军有利?”
“便是杨氏了。”
“杨氏为何对我军有利?”
“杨氏现在我军的手中,我军如退回杨氏,首先,能避免内外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其次,杨氏南临洨水,也就是说,荀公如要击我,就必须要先渡过此水,这对我军有利。”
“你说的好听,可你又怎能保证荀贞之会渡河击杨氏?如果他不来呢?”
“他一定会来。”
“为何?”
“杨氏离高邑不远,高邑是冀州的州治,汉刺史在焉,为避免我军改击高邑,荀公必会前来。”
张飞燕侃侃而谈,帐中诸小帅尽皆钦服,杨凤亦哑口无言,无话可说了。
张飞燕顾视帐中诸人,问道:“诸君谁还有异议?”
“我等无有异议。”
“荀公战功赫赫,瘿陶城内的巨鹿太守郭典曾从皇甫公击天公将军,亦是知兵之人,他两人均不可小觑。今次我军撤围北退,需得万分谨慎。为防他两人率部追击,各营暂时都不要动,等会儿汝等归营后,不仅要照常攻城,而且攻势要更加猛烈一点,要做出不破瘿陶、不为我父帅报仇就不肯罢休的样子,以哄骗荀公、郭典。待到后天晚上,三军各营再悄悄依次绕城北去。”
诸人应诺。
“为确保万无一失,这次撤军,我亲为诸君断后!”
听了张飞燕的这句话,连杨凤都有点佩服他了。
内有郭典,外有荀贞,局面是极度不利联军的,在这种局面下断后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杨凤自问如果换了是他,他是绝不会主动提出断后的。
……
汦水南岸,荀贞询问斥候:“贼兵动静如何?”
“又开始攻城了。”
“攻势如何?”
“非常猛烈,褚飞燕等贼帅均亲临前阵,催促督战。”
荀贞狐疑心道:“褚飞燕他们这是要为张牛角报仇么?”问斥候,“河对岸的贼营情况怎样?”
“较之此前,多了两千步骑。”
荀攸嘿然,说道:“中尉,褚飞燕这是在防我部渡河啊。”
“又是给河北岸增兵,又是亲督攻战,褚飞燕意yù何为?难道张牛角之死对贼兵的士气没有造成什么打击?”荀贞又问斥候,“贼兵的士气如何?”
“单从攻势来看,似乎甚旺。”
荀贞问荀攸:“公达,你有何高见?”
“张牛角是贼兵主帅,他的阵亡不可能不会给贼兵的士气造成打击,而今贼兵不但不乱,反而攻城愈烈,攸以为,有两个可能。”
“哪两个可能?”
“张牛角死前指定了新的主帅,这个主帅并且已经得到了贼兵诸部的认可,此其一;贼兵攻城愈烈,有可能是在迷惑我等,此其二。”
荀贞知道在张牛角死后是褚飞燕接任了诸部主帅之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