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92 兵临西华(中)(3/4)

br>     黄劭当即点兵两千,留了副将带千人守城,亲带这两千人马出城。

    ……

    荀贞部停驻在召陵城外五里。

    黄劭等在城上观看荀贞部的军容,荀贞也带着诸将在观望城中的守备。

    在这兵临城下之际,荀贞尚有闲心去说些别的事,他笑问左右,说道:“尔等可知这召陵县里出过一位大名士么?”

    许仲、刘邓、典韦等人都是武夫,不知荀贞说的是谁,荀攸、戏志才、辛瑷、宣康等人却是知道。

    宣康抢在诸人之前,答道:“荀君说的是许叔重么?”

    荀贞说道:“然也。”许叔重,名慎,师从经学大师贾逵,博学经籍,被名儒马融推重,号为“五经无双许叔重”。此人最大的成就不是在经书上,而且在文字训诂上,他历经二十余年,编撰写成了一部《说文解字》,与成书於战国的《尔雅》堪称字书里的双壁。

    典韦问道:“许慎?可是许劭、许靖的同族么?”许劭、许靖的月旦评十分出名,典韦亦曾闻他二人之名。

    荀贞摇头说道:“许慎是召陵人,许劭、许靖是平舆人,平舆许氏三世三公,权贵之门,召陵许氏世以儒学为业,他们只是同姓,并非同族。”

    正说话间,看到召陵城门打开,一支人马杀将出来。诸人不惊反喜。刘邓大喜说道:“果如戏君所料,贼兵出城来了!”辛瑷挺身请命,说道:“我带骑兵击之!”

    却原来,黄劭目睹所见之荀贞部人马疲惫、将旗歪斜以及选择城西为筑营地,并及荀贞“强令”部卒筑营,却全都是出自戏志才“诱敌”之计。

    ……

    时间回到前天。

    在颍川和汝南的边界处,接到皇甫嵩令荀贞部进攻召陵的军令后,戏志才对荀贞说道:“召陵城中有贼兵三千余,贼将黄劭号为勇猛,我部只有千余人马,若要强攻怕难破城,若想胜之,唯有出奇计。”

    荀贞深以为然,问道:“计将安出?”

    戏志才胸有成竹地说道:“我部可先至隐强,在隐强城外装作筑营休整,等夜sè到临,趁夜急行到召陵城外,城中贼兵必然无备。”

    宣康在旁插口问道:“可是要趁他们不备,发起夜攻?”

    戏志才笑道:“我部只有千余人,又疾驰大半夜,如何能发起夜攻?”

    宣康问道:“既不夜攻,又为何夜行?”

    “我此计不是为了夜攻,而却是为了诱敌。”

    宣康问道:“如何诱敌?”

    “城中贼兵无备,次rì见到我军列阵城外后必然大惊。这个时候,我部可以装出疲惫之态。贼将先是大惊,继而又发现我部疲惫,定然转为大喜。”

    宣康领悟了戏志才之计,拍手叫好,说道:“如此,贼兵必会出城击我!”

    戏志才笑道:“正是。当贼出城击我之时,我可先诈败,诱其追之,然后设伏击之。待剿灭了此股出城贼后,再猛攻县城。如此,召陵易取。”

    荀贞大喜,当即同意了戏志才此计,因此才有了昨夜的疾驰三十余里。疾驰到城外,他选了六百jīng锐,令他们就地休息,等到天亮后,又令余下的六百人伐木取石,装成疲惫不堪的样子,筑造营垒,并将军旗歪斜插放。如此种种举措,果将黄巾守军引出。

    ……

    此时辛瑷请令出击。

    荀贞笑道:“志才之计是先败再胜,你部百骑乃我部jīng锐,若派你去迎敌,贼兵恐怕一下就被会吓回城中,又如何全歼彼等?又如何趁机取城?”他叫来陈褒,令道,“带你曲人马迎敌,不必死战,略战片刻即可向后逃跑。”陈褒应令,急带本曲二百人迎上杀出城来的二千黄巾军。

    黄劭望见荀贞部中起了一阵sāo动,随即有一两百人急匆匆丢下了手上的木头、石块,仓促集合,在一个军官的带领下迎击上来,而余下的那些人马则也各自丢掉手中的木石,在战鼓的催促下向荀贞的将旗靠拢。

    他喜道:“荀贞定没料到我带兵出城,故此居然丝毫无防备!尔等看,他麾下人马慌乱无错。随我杀过去,先将这迎上来的一两百人杀散,再直扑彼之主力!”

    左右黄巾诸将应令。他们多是步卒,很少骑兵,五里地不远不近,一刻多钟后与迎战上来的陈褒曲碰上了头。

    陈褒谨遵荀贞的将令,只虚虚遮挡了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