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53 此非常人所能为也(4/6)

>     李宣犹自觉得不可思议,连声说道:“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

    时间回到昨夜:

    昨夜三更,陈褒、刘邓、原盼率众杀了黄牛角和里中的黄巾士卒后,放火点屋,鼓噪杀去北城门,沿途乱丢火把。到了北城门下,守卒没有防备,一下就被他们杀散了,他们遂打开城门,放下护城上的吊桥。

    荀贞得了陈褒的报讯,早在县外十里处埋伏了,见先是城中火起,接着闻报城门打开、吊桥放下,乃伏兵大起。他披重甲,执长矛,身先士卒,奋勇先击,头一个冲过护城河。文聘带着本曲的士卒紧随在他的后边,再后边,乐进、许仲、江禽诸曲士卒无不争先恐后。

    入城后,荀贞一面遣人攻杀,一面令人登高大叫:“故北部督邮到!”县中的李氏等大族闻听后,纷纷聚众响应,斩杀“贼兵”。如此,里应外合,内外发力。三更入的城,不到五更,县城就易手了。计算战果:共斩杀敌卒两千余,俘获两千余,大约只逃掉了几百人。

    因为城池新得,县中尚有黄巾兵卒潜藏,荀贞担忧如果郏县的黄巾军闻讯赶来援救的话,可能会出现变故,因此遣辛瑷、苏则、苏正等骑连夜赶去郏县外,一则监视郏县守卒的动静,二则若是郏县果然出军来援襄城,他们是骑兵,可沿途sāo扰之,也好给县中多一点准备的时间。

    只是万没料到,辛瑷、苏则、苏正只用了五十骑就打下了郏县,而且斩获两千余!

    如果说他们打下郏县还可以理解,也许他们是用了什么计谋?但这个“斩获两千余”就很难理解了。

    五十骑斩获两千余,相当於一骑斩获四十。战场厮杀可不是游戏,一场仗打下来,一个人能斩获一级都是有功,汉家军律赏格里有关“斩首捕虏”赏赐的规定也只是规定到了“斩捕八级”而已,再往上就没有了,一次能斩获八级已是军中少见之勇士了。前汉的樊哙号称勇将,而观其历次战功,最多的一次也只是斩敌二十三级,加上捕虏,最多的一次也不过是斩敌八级,捕俘四十四人,共计五十多人。勇如樊哙尚且如此,何况辛瑷、苏则、苏正等人?荀贞承认,辛瑷、苏则、苏则确是勇将,但不管他们有多勇,荀贞却也不认为他们能比得上樊哙。

    抱着这个疑问,他无心再与李宣多说,将椀中温汤饮完,借口说需得立刻安排人手接防郏县,告辞离去。

    李氏在郡中有盛名,黄巾兵卒们虽是“反贼”,但忠孝之家,人皆敬之,故此在破了襄城县后,基本没有为难李家,李家因得以保全。只是,黄巾兵卒们没有为难他们,他们却不领情,他们乃是讲忠孝的士族,是以昨夜在听到荀贞到后立刻就起来响应,给了黄巾军重重一击。

    ……

    入了城后,为了不扰民,荀贞把营地选在了城下,不许士卒乱入城中。离开李家,在去营中的路上,他问程偃,说道:“玉郎和苏家兄弟怎么打下的郏县?可有详细军报?”程偃说道:“有。”把军报递了过来。

    荀贞打开观看,看完后才知道了来龙去脉和详细经过,才解开了心头的疑惑。

    ……

    原来:

    克复郏县只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辛瑷和苏家兄弟只有五十骑,郏县守军五千,再胆壮之人也不会认为只凭五十骑就能打下郏县,因此他们在到达郏县后,本来只是想“用计吓唬一下郏县的守卒”,却没想到在行动展开之后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变数,吓唬遂变成攻城,而且还真的就成功了。

    他们奉荀贞之令到达郏县城外后,远观之,发现城防松懈。辛瑷因起了吓唬守军一下的念头。

    他对苏家兄弟说道:“荀君令吾等监视郏县贼兵,说如果他们出城去援救襄城,就设法在路上sāo扰之。以我之见,与其等他们出城咱们再sāo扰,不如干脆现在就sāo扰他们一下!最好sāo扰得他们不敢出城!如此,不是能更好地完成军令么?”

    昨夜打襄城县胜得轻而易举,助长了众人的胆气,苏家兄弟当即同意。

    三人一合计,决定仍用荀贞昨夜取襄城之计,先用少数人抢占住郏县的一个城门,然后再用余骑进攻。辛瑷说道:“吾等皆骑士,来去如风,冲入城后砍杀一番就退出来,只要够快,贼兵定然来不及反应。”苏则、苏正以为然。他们也知人少,为壮声势,又决定分出十来骑不参与攻城,在这些马的马尾上绑上树枝,到城外远处来回拖曳奔跑,装成是大军来到的样。

    商量定下后,那个从襄城县来告急求援的黄巾小帅刚好到来,他们避让到田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