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我再说不迟。”
——他这个“且坐观”,倒非是因滑头,非是不愿得罪人,实也是无奈之举。五官椽在郡中没有什么实权,可若论其尊贵,其位尚在郡功曹、郡主簿之右,乃是郡朝诸吏之首。文太守对他观感不佳,郡丞费畅更陷害过他,如果再得罪了郡吏之首的五官椽韩亮,加上敌视他的计吏郭图,他在郡中真可谓是处处皆敌,以后怕要寸步难行了。
果如他所料,钟繇蹙眉说道:“今晨阳翟解围后,吾等共聚府中,议论‘善后’诸事。当时不是已经议过我军是应该出城击贼还是应当固城自守了么?我记得公则当时是这么说的:‘贼兵虽败,人众,我军虽胜,兵少,冒然出击,恐将会有不测之忧’。韩公,咱们兵少,贼兵兵多。咱们在城里,贼兵拿咱们没办法,一旦出了城,可就难说了啊!”
钟繇转问郭图:“公则,你说是么?”
韩亮在郡中颇有高名,郭图大约是不想得罪他,没有直接回答钟繇,而是婉转的说道:“当趁此溃散之贼兵尚未被波才完全聚拢之际,出城南击之,韩公此言,固然是也,然图昔年读兵书,《孙子》中有言说道:‘料敌制胜,上将之道也’。……,韩公,在决定我军是否出城南击之前,吾等不妨先推测一下贼兵下一步的举止动向?只有判断明白了他们的动向,吾等才好决定吾等的动向啊!”
依据敌情决定己方的军事部署。郭图此言甚是,韩亮尽管心忧家中,对此亦无话可说。
……
文太守说道:“善哉!公则斯言。‘料敌制胜,上将之道也’。何谓‘料敌’?即推断敌人之举止动向是也。……,公则,那依你看来,贼兵下步的举止动向将会是什么?是再次北上围我阳翟,还是南下转掠郡南,抑或经阳城、轮氏西去,又或东去汝南、陈国诸郡国?”
波才在聚拢完溃兵后,要么向北、要么向南、要么向东、要么向西,只有这几种可能xìng。文太守全问了出来,等於没问。
郭图走到地图前,低头看了会儿,跪坐图边,指点地图。
他先指着西边的阳城、轮氏两地,说道:“贼兵虽得阳城,然图料波才必不敢出境西去。”
“为何?”
“阳城在我郡最西,出此地不足五十里就是我郡边界,在我郡边界上有轘辕关。轘辕关,乃京都之要塞关口,向有jīng锐屯驻,且周边山形险阻,山路环曲,易守难攻。波才所部本为乌合之众,又是大败之军,借他十个胆子,谅他也不敢出境。”
阳城往西北不到五十里是轘辕关,过了轘辕关再五十里即是京师洛阳。
洛阳乃天下之都,天子所在之地,是帝国的京都,便不说轘辕关易守难攻,只说宿卫在洛阳的虎贲郎、羽林骑、北军五营等部队无一不是天下jīng锐,波才就算吃了雄心豹子胆,凭他一支新败的乌合之众,也绝对不敢贸然出颍川之境、深入虎穴的。
文太守说道:“不错。虎贲、羽林、北军五营的军士多为来自西北六郡的良家子,能骑善shè,或子承父业,世代从军,战力实乃天下翘楚。波才若敢越我颍川边境,无异以卵击石。”
郭图接着手指南边的陈留、陈国、汝南诸郡国,说道:“陈留、陈国两地在长社、颍yīn的南边,要去这两地,非经长社、颍yīn不可。今据探骑回报,长社、颍yīn等地安然无恙,也就是说,贼兵也不可能去陈留、陈国。”
“汝南呢?”
汝南、陈国、陈留三地都在颍川郡的西边,与颍川接壤。
就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而言,陈留郡在最上边,陈国在中间,汝南在最下边。
不经长社、颍yīn,波才确实无法去陈留、陈国,但如果他去汝南的话,却就方便得多了,由襄城县向东南,沿汝水一路前行,不到七十里就是汝南境。
“汝南,……,也不可能。”
“为何?”
荀贞听出了文太守的语气,心道:“听他口气,似是盼着波才去汝南啊。”也难怪,如果波才真的去了汝南,对汝南来说肯定不妙,但对职在颍川的文太守来说却是件好事。
荀贞目注堂中的地图,心说:“只可惜,……。”
只可惜波才也不会去汝南。郭图答道:“波才所部之贼兵皆是本郡人,作乱前又多是农人,非为惯战之卒。农人故土难离。即使波才有意东去汝南,他麾下的这些贼兵恐怕也不会答应。”
文太守失望地“噢”了声。
他年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