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37 会师(下)(4/4)

浮桥搭起,接对岸的援军过河。”

    两个屯长应诺。

    荀贞想了一下,补充说道:“过河后,先别叫他们进城,令他们且在城外稍候,等我报与府君后再说。”

    “是。”

    荀贞携手乐进,诸人归城。

    入了城门,走在门洞里,荀贞想起一事,问道:“文谦,你说你总共只带了千余铁官徒、奴、工匠,对岸为何却有两三千人?多出的那些是什么人?”

    “一部分是阳城至阳翟间,郡西北诸乡中沿途不愿从贼的豪强、壮士。他们仰慕君之威名,故在知晓吾等是奉君令驰援阳翟之后,自愿从军前来。说起来,还真得感谢他们,这些天,我们这些人吃的、用的全是靠他们资助。”

    “噢!”

    荀贞心道:“地主和农夫本就是天然对立的,这些所谓的‘豪强’多为当地地主,他们不肯从‘贼’并不奇怪。”

    他早前为北部督邮时,巡行郡西北,将郡西北的贪官浊吏、不法豪强收拾得不轻,“荀rǔ虎”的大名人人皆知,当之无愧的“威震郡北”。阳翟被围前,他又亲率宾客不捕杀波才、波连,估计这件事现在也该传开了。乐进说“他们仰慕君之威名,自愿从军”,这句话应不是奉承。

    “另一部分呢?”

    “另一部分是沿路流离失所的良善百姓。”

    “百姓?”

    荀贞微微一怔,对乐进登时刮目相看了,心道:“真没看出,这乐文谦居然还是一个慈悲心肠的人。”不觉想起了刘备。刘备兵败,逃命的路上带了十余万百姓随行,因得仁主之名。

    乐进环顾左右,见左右随从诸辈皆为荀贞的亲近之人,乃答道:“实不瞒君,这些百姓我本是不想带的。”

    荀贞再又一怔,刚以为乐进是个慈悲心肠的人,不料他却就说出这句话来,因问道:“既不愿带,为何又带?”

    乐进压低声音,答了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