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无功而返,对长辈们的劝言亦即不报太大的希望了,也叹了口气,说道:“希望如此。”
荀攸说道:“不能说服太守,能说服县君也行。”
直接关系荀氏宗族安危的,还是颍阴县。荀贞以为然,说道:“县君那里应该是没问题的。”荀氏、刘氏乃本县冠族,刘氏且是宗室,由此两家出面上言,县君百分百会答应。
荀贞顿了顿,问道:“说要组织族中的丁壮、宾客、奴仆,不知能组织多少人?”
荀成答道:“吾族子弟习剑术、会骑射,能上阵杀敌者有一二十人。壮年宾客、徒附、奴仆约近百人。”
两汉的士子承袭前秦遗风,大多文武双全,所谓“出将入相”。相比别的一些士族,荀氏专以儒学传家,尚不算太重视“武事”的,但凑一凑,也能凑出一二十个能上阵杀敌的子弟。荀衢、荀贞、荀成、荀祈都是擅长骑射、击剑的。
宾客、徒附、奴仆近百人,不多,但荀家上下奉行荀淑不治家产、精於德行的作风,有钱的人家不多,能拿出这么多人已是不易。料来,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荀衢贡献的。荀氏诸房里,最富足的就是荀衢家了。
荀贞说道:“不知兵器铠甲可够?我在西乡放的有一些兵铠,可以拿出来供族中使用。”
荀攸笑道:“不用你说,我已替你毛遂自荐了。不止你藏的那些兵器铠甲,包括你在西乡的那些门下宾客,我也都替你说了。家长叫你可选几十个精勇的,接来里中住。”
荀攸常和荀贞一起去西乡,对荀贞的家当、底细了解得一清二楚。要不是高阳里中住不下太多人,他直接就请荀绲同意叫荀贞把手下的轻侠全部接来里中了。
“好,好。”
荀贞也有想过,在黄巾将要起义的前夕,他是住在城里,还是搬去繁阳亭的庄子里住?两个选择各有好处。城里有城墙保护,繁阳亭的庄子里有几百人手。如今宗族既然决定组织丁壮、宾客,自己又能调数十人入住里中,选择哪个自然不言而喻了。当然是住城里。
……
次日一早。
荀贞亲去西乡,选了五十个悍勇的轻侠,私下叮嘱许仲、江禽、陈褒等留守诸人务必要提高警惕。江禽问他为何?他直言说太平道可能会造反。
许仲、江禽、陈褒都不是莽撞的人。这要换了程偃听闻此言,第一句话肯定是:“俺现在就去砍了陈牛、原盼!”陈牛、原盼是西乡太平道信徒的头目,最有威望的两个人。许仲三人不然,没有喊打喊杀,因对荀贞一贯的信任,也没有怀疑荀贞的话,震惊过后,三人说道:“吾等知道怎么做了。”还能怎么做?当然是日夜紧盯本乡、本县太平道信众的动静。
挑好人,荀贞回县的路上,令小任:“事涉重大,不能不通知文谦。你去铁官,将此事悄悄地告诉文谦、小夏。江鹄性莽撞,就不要告诉他了。叫文谦和小夏提点精神,盯牢范绳及铁官徒、奴。如果有变,可临机制宜,万事有我给他们兜着。切记,莫要事到临头,心慈手软。”
小任接令而去。
荀贞又令程偃:“你去许县。告诉陈家,就说吾郡可能要生变,请他们且来颍阴,与我家同住。”
……
下完这两道命令,他思前想后,能做的也就这些了。
回到家里,把轻侠们安置下来。他家宅院小,住不下这么多人,大部分安排到了荀衢家住。
忙了一天,帮族中诸家选拣子弟、宾客、奴仆,编练成伍。又把带回来的兵器铠甲一一分下。
晚上,荀彧来找他,说道:“长辈们联名给郡府上书,府君不置可否,看来是不愿捕拿太平道渠帅了。县君接受了吾家与刘氏等族的进言,已开始遣吏排查吾县的太平道首领,并遣吏卒严守门墙。……,另外,刘氏等县中大族听从了吾族的劝告,也在编练子弟、宾客,以防生变了。”
类似荀氏、刘氏这样的大族,诗书传家,知古通今,族中多有见识过人、见微知著的才俊,去年上书天子,请诛张角等的刘陶就是刘家子弟,不是寻常百姓人家能比的。所以,一闻张角谋反,就敏感地嗅到了风声不对,不用别人多说,自会马上着手预备。
他们这样的大族,族人多,宾客、奴仆更多,一着手预备,组织起来的人手就不在少数。像荀氏这样一个稍嫌清贫的宗族,尚能组织起过百人手,刘氏乃宗室之后,也没受党锢,家大业大,粗略估算,少说能组织起来二三百人。
当世的农人半农半兵,每年春秋,豪强大族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