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11 督邮属吏(2/3)

不了用些手段。一时间,室内春光盎然,只闻细喘连连,偶有娇

    吟轻呼,不外乎:“慢些”或“快些”。

    洗过澡出来,宣康和李博也没睡,他俩从屋中出来,三人在树下又了半夜的话,的主要是此次荀贞出行的见闻。谈及郡北百姓之惨状,李博亦抚髀叹息。只是当他俩问到今夜见太守,太守有何时,荀贞亦如对唐儿一样,也是一字不言,只:“来日我还要行县,到时尚需仰仗两位之力。”李博、宣康不傻,听出了他的弦外音,不再问了。

    ……

    次日,早起,荀贞换上官袍,佩上印绶,一个人也没带,独自前去督邮院。

    督邮院在太守府内,分为两个院,一个是北部督邮院,一个是南部督邮院。和郡中的其它诸曹相比,督邮院的属吏不多。因为督邮常要巡行部内诸县,院内也经常冷冷清清。荀贞到时,南部督邮院内就没有一人,院门紧锁,料来南部督邮应是行县去了。

    荀贞来入北部督邮院中,出示了除书、遣书,院内的佐史吏们慌忙聚集堂上,伏拜觐见。荀贞数了数人头,共有七八个吏,叫他们起来,和颜悦色地一一问过姓名,道:“我今初任督邮,不知惯例故事,以后若有事体,还需尔等多多协助。”

    他这话虽很客气,诸吏却不敢有半点轻视於他。荀氏乳虎的大名早已传遍郡中。在繁阳亭任上,夜救邻亭;任西乡有秩不足一月,就灭了第三氏一族。这样的“杀星”,谁敢轻视?虽都奇怪他怎么在除书下后二十多天才来就任,但满堂吏没一个敢开口询问的。

    督邮的工作主要是行县,是在地方,在郡府里的时候是很清闲的,没什么事儿可做。荀贞不太喜欢一群人围着他转,因此在见过了诸吏后,即叫他们把此前历任督邮所留下的公文案牍搬来,堆积榻边,随后便打发他们各回“便坐”,一人独坐堂上,翻览观。

    他重点的是前任北部督邮费畅留下的那些文案。数目不多,十来卷竹简。

    其中,有奉太守之命,下县中查案的;有受刺史调用,察郡北诸县令长善恶的;有督查各地邮置,审核账目的;又有追案盗贼的;又有录送囚徒的;又有为郡府催租的。——督邮之职是监察部内诸县及管理部邮置,但因其常年在外,职在督查属县,所以其部属范围内的有关事宜,如追案盗贼、录送囚徒、催租点兵、捕系罪犯等等此类,均也可奉诏处置。

    荀贞观览了一遍,见牍上载的多是鸡毛蒜皮的事,心知这必是费畅怠於公务的缘由。

    他想道:“若只观文牍,郡北九县可称太平盛世。”由此想起一事,抬眼瞧了瞧堂外,心道,“费畅任督邮多年,院内的诸多吏也不知是否已都和他同流合污?等过几天再行县的时候,我且再细细察。”

    官吏上值的时间有严格规定,不得迟到,更不能无故不到,下班的时间并无明确规定,督邮院内又清闲,荀贞待到下午就提前走了。他打算趁着这几天无事,再去访一访戏志才。临出院,他交代吏:“前北部督邮费畅在时,减免了部分西乡给西乡邮置的月用,对么?”

    “是。”

    “费君与我同县,我来任督邮前,又也在西乡为有秩蔷夫,萧规曹随,对西乡的减免一如费君在时罢。”

    “这,西乡在郡南,该归南部督邮管。”

    “我知道,我自会与他的。……,给你们先一下,只是怕我到时忘了,等南部督邮归来,你们得提醒我一下。”

    “诺。”

    诸吏恭送他出院。待他走远,聚在一处,窃窃私语:“荀君被郡人称为乳虎,以为是个凶神恶煞般的人物,不料却这般温和平易。今日观其举止言语,先是‘惯例故事’,方才又‘萧规曹随’,把前督邮比作萧何,把他自己比作了曹参,应是不打算改前督邮之制了?”

    ——

    1,国朝制度,计吏有干才者,诏拜为郎。

    “(汉和帝)兴十四年:‘复郡国上计补郎官’。……既云复,则有拜计吏之制”。

    汉桓帝时,因为留拜为郎的计吏太多,经杨秉的谏言,此制曾一度遭到停废。“自此终桓帝世,计吏无复留拜者”。严耕望先认为:“文曰:‘终桓帝世’,则灵帝世或又复旧制矣”。

    2,郎官。

    春秋时已有郎官,称为郎中。“郎”为“廊”之省文,“廊中”,指君主所居的宫殿廊庑中,为君主私官,职在宿卫。

    汉武帝为了加强君权,设内外朝,以一部分郎官为基干组成了内朝,又以一部分郎官给事外朝公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