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朝廷在手的情况下,荀贞便大可慢慢地把这两州纳入到朝廷,或言之,也就是纳入到他的有效统治之中。而又如果等到那个时候,荀贞的势力就将会明显的强过袁绍了。
荀贞现下实际控制的区域已有徐、青、兖三州,往年太平之时,这三州都是富庶之地,现今虽经战乱,可比起其它地方,也还算是富庶的,——尤其徐州,徐州是荀贞最早平定的,除了多年前的黄巾之乱和伐陶谦之战,徐州本土这几年基本没再经历过什么战事,在荀贞的良好的治理下,几年的发展下来,时至於今,徐州实际上早成了荀贞的粮仓。
这已经是很强大的实力了,如果再由他得了荆、扬二州,然后再加上豫州,六州之地,袁绍何能抵挡?哪怕袁绍那个时候已把幽州、并州全部占据,十之八九也是无法抵挡的。
冀、幽、并三州,民风劲朴,皆出精兵,并产良马,幽、并北部且有鲜卑、乌桓等各部胡兵可用,若是能尽得此三州,军事上的力量,袁绍可能不逊於荀贞,甚至可能会强於荀贞,可打仗,打的不但是军事上的力量,打的更是财力、民力,相比黄河东、南那六州的富庶、充足的民力,冀、幽、并三州的战争潜力显然不如。
即使前期和荀贞的对抗能够与其平分秋色,或乃至占据上风,可随着时间的一长,随着荀贞那边人口、产出的源源不断,袁绍就必会落入下风,而极有可能最终为荀贞消灭。
——这还是在没有把朝廷为荀贞所控的这个荀贞於“大义”上的优势算在其内的条件下。
所以,尽管袁术昏聩,且他占的也只有南阳一郡,看起来好像是远不如荀贞、袁绍,并非是当今天下一等一的诸侯,然而他对於袁绍来说,却还是具有相当重要的用处的。
差不多每件事都反对沮授的郭图,这一次赞同了沮授的意见。
他与袁绍说道:“明公,下吏近得了几封阳翟族人和下吏昔年在颍川时之旧友的书信,此些来书中,皆有言道,因荀贞在许县屯田,不用颍川士民供给军粮之故,颍川之士民於今对荀贞居然颇是赞颂有加,又言说圣上而今对他也是甚为信用,虽仍有太尉杨公等没有被荀贞蒙骗住,依然对他怀有警惕,然若长此以往,还真是只怕他荀贞之将会在朝中立稳脚跟矣!”
带着对颍川士民竟然因为“小惠”而就被荀贞蒙蔽和刘协昏庸,不辨忠奸的失望,酸溜溜地说了一通后,郭图接着说道,“则若南阳再为其所得,挟此克胜之威,据颍川以为根本,北控兖、青,东提豫、徐,南而经营荆、扬,是荆州、扬州果有为其吞并之可能!这种情况绝不可视其出现!下吏因亦以为,南阳不可不救,左将军不可不援!监军此策,明公不妨采用。”
比之政治上的能力,袁绍到底比袁术强。袁绍不像袁术那样,事到危急关头了,还因为面子而不肯向袁绍求援,他却是在听了沮授、郭图两人的意见后,当机立断,暂放下了与袁术间长久以来的不和,立刻作出了援助袁术,务使南阳不为荀贞所得的决定。
只是具体到调兵上,——亦即具体该调哪路兵马去攻河南尹上,袁绍犯了难。
他皱着眉头,与沮授、郭图说道:“君二人所言甚是,可因日前那数道军报之故,我刚往冀州东部增派了兵马,加强守御,却而今我帐下可用之兵有些捉襟见肘,若是南下渡河,攻河南尹,这兵马,从何而调?”
“日前那数道军报”,指的是冀州东部诸郡前些时相继给袁绍送来的几道急报,分别向袁绍禀报的是赵云、田楷率重兵进屯平原郡,潘璋在东郡秣马厉兵,又乐进率兖州主力西入驻济阴郡,荀成亦率青州兵西至济南郡等这几件荀贞方面部队的异动。
——却在获知了这几件荀贞方面部队的异动后,沮授、郭图各向袁绍说了他们的猜测。
郭图那时猜测的是,荀贞是不是想要干涉袁绍打公孙瓒此战?
而沮授那时则即猜测,荀贞会不会是想要对南阳用兵了?也因此袁绍当时就一边往冀州东部增派援兵,一边广遣斥候,关注荀贞及南阳郡方向的情况。却真是被沮授猜对。亦因是,荀贞那边攻南阳的战事刚起,袁绍这边就及时获知了消息。
袁绍现在能用的兵力的确是不太充足。
不过不充足的主要原因不是他向冀州东部增派了援兵,而是因为他帐下的主力,现今大多已
(本章未完,请翻页)
被调到了冀州北部的易县周围,都已被他投入到了即将打响的总攻公孙瓒此役里边。
袁绍对治内百姓的态度,和袁术对南阳百姓的态度差不多,也是横征暴敛,加上他一直同时面对公孙瓒、黑山军这两个强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