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279 高顺辛苦转君心(3/4)

神色不复茫然,渐渐转为震惊。

    “不错!德业,这正是李业献给左将军的谋策!左将军居然听信之了!德业,我闻之,左将军已召郭汜、李儒议过此事,郭汜、李儒对此俱表示赞同。德业,左将军怕是心意已定!你要再晚回来几天,没准兵马都已向长安进发了!”

    这话有些夸张,但这件事的紧急程度,迫在眉睫的急迫,倒是由此可见一斑。

    杨弘终於回过神来,他面色大变,说道:“李业为何会有此议?左将军又怎么居然肯听从此议!这长安,早已破败凋零,如何能够去得?”

    舒邵说道:“德业,我也这样认为!李傕、郭汜祸乱长安达三四年之久,特别去年大旱,长安百姓人相食,我听说死者数十万众!数月前,朝廷和圣上迁往许县时,剩存的长安百姓多又随之迁回洛阳,或迁入颍川,现於下,长安恐已是百里无人烟!便是被我军占下了长安,以后如何在长安立足,数万兵马又靠什么来养?总不能喝西北风吧?”他痛心疾首,说道,“德业,我亦委实想不明白,李业怎么会向左将军出此下策,左将军又为何居然听之?”

    “左将军今晚可有酒宴?”

    舒邵说道:“前天、昨天,连着两晚通宵达旦,大概是身体吃不消了,今晚却是无有设酒。”

    杨弘站起身来,说道:“事不宜迟,你我现在就去求见左将军!”

    “现在就去求见左将军?”

    杨弘说道:“我此去平春颇有收获,我先把收获与左将军禀报一遍,然后希望能够借此打消左将军用兵长安此念!”

    舒邵大喜,说道:“好!”

    后厨刚刚把饭做好,家里的大奴来问杨弘要不要用饭,杨弘哪里还顾得上吃饭?就饿着肚子,和舒邵一起出门,两人坐上车,直奔袁术府邸。

    到了袁术宅中,两人在堂中等了大半晌,入夜过后,乃才见到袁术。

    在赵宦官和几个娇艳美婢的搀扶下,袁术施施然登入堂上。

    杨弘与舒邵下拜相迎。

    袁术叫他二人入座,自己到主位坐下,笑道:“德业,我已得闻,你临暮才回到的城中,怎么不在家歇歇,这才回来,就来谒我啊?”

    “回明公的话,下吏这次去平春,效果尚不错,不但说动了吕布,使他熄了入朝中参加明年正旦之大朝会的念头,而且先后见了陈宫与张辽,并也已把他两人说动,其二人现均有投附明公之意。”

    陈宫虽亦名士,然正因名士,其宁肯投奔吕布,也不来投自己,袁术对他就没多少好感,至於张辽,再是杨弘说他年轻有为,有将才,毕竟不过是边地的一个武夫罢了,袁术对之,仍然是较为轻视的,因听了杨弘此话,实际上无有多少欢喜,只是大冷的天,杨弘来回的跑,没有功劳,怎么着也有苦劳,不可寒了其人之心,故而他还是在脸上露出了点笑容,说道:“是么?好啊,好啊。德业,你这一趟可算是满载而归。我将重重有赏。”

    杨弘说道:“为明公效力,此下吏之本分也,焉敢讨要赏赐。却是明公,下吏回来宛县后,闻听到了一事,不知真假?”

    袁术问道:“什么事?”

    杨弘说道:“下吏闻之,明公有用兵长安之意?”

    袁术瞟了眼和杨弘齐来的舒邵,猜出了这消息定是舒邵说与杨弘的,笑与杨弘说道:“长史的消息还真是灵通。此议是子务所献,我也已召郭汜、李儒来宛,与他俩商议过了,他二人一致赞同。正要等长史回来后,再问长史高见,不意长史已经先闻。既然长史问起,我也正好要问长史的意见,不知长史以为子务此议可否?”

    杨弘问道:“下吏斗胆敢问明公觉得李业此策何如?”

    “我以为嘛,此策可用。”

    杨弘问道:“下吏再斗胆敢问明公,明公为何这么以为?”

    “长史大才,此有何疑?”

    杨弘说道:“敢请明公垂示。

    “关中向有王者之气,乃是王霸之基也。此前我之所以未有用兵长安此念者,系因李傕、郭汜肆虐长安之故也,现而下,李傕、郭汜一个败亡,一个投到了我的帐下,是长安不仅今已空虚,且我可反得郭汜之助力也;并我亦有地利在手,从南阳往长安,经武关即可至也,遂我因觉子务此策甚佳!……怎么,长史莫非有不同意见?”

    杨弘说道:“明公所言固是,长安确实是王霸之基,可是明公,现下长安十室九空,百姓调残,却是已然残破,不知这一点明公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