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244 故交远从襄阳来(四)(2/3)

独山玉中顶尖的精品透水白做为原料雕琢而成的,单只说价格昂贵还是小说了,这两块玉璧实是价值连城。

    荀贞说道:“如此厚礼,我怎敢受?”

    蔡瑁说道:“瑁尝闻明公州里先贤许慎曾云‘玉有五德’,又闻君子如玉,明公夙德润海内,正是如玉一样的君子啊!这两块玉璧正宜明公,除明公外,亦无人能够再配得上!”

    章桓时期的汝南名士许慎在他所撰的《说文解字》中,说玉有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也是因玉有这些特性,故自古以今,都以玉来比君子。

    荀贞笑了起来,把盒子合上,交给随从出来的许褚拿住,笑与蔡瑁说道:“德珪,你可真会说话。这里不是谈话之所,你与我到堂中叙话。”又是一把拽住蔡瑁的手,引他入院,往会客的大堂而去。荀贞问他说道:“是不是还没吃饭?”

    蔡瑁答道:“刚到许县,就急不可耐地来谒见明公了,饭还没有吃。”

    荀贞吩咐许褚叫后厨送饭食来,想起一事,又问蔡瑁,说道:“德珪,你这是初到许县,怎么知道我在这里住的?”

    “瑁本不知,来明公家前,瑁先去了尚书台,台中的一位值夜令史告诉瑁说,明公刚下值,回家了,瑁就请他把明公家宅在哪里告诉瑁,这位令史主动带瑁到了明公家外,遂得谒明公。”

    “令史何在?”

    “他把瑁带到里外,就还尚书台了,却是连感谢,瑁都没来得及感谢他一声。……,明公,瑁在尚书台时,见府门的影壁后边,竖了一块戒石,上写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敢问明公,这块戒石上的话,可是明公所书么?”

    荀贞到许县后,令在车骑将军府尚书台司隶校尉府这三处官署中,都立下了这块戒石。

    ,。

    闻得蔡瑁此问,荀贞笑道:“也可以说是我写的。”

    蔡瑁说道:“此四句振聋发聩,由中即可见明公勤政爱民之心,瑁钦佩不已。且待回了襄阳以后,瑁要上禀刘荆州,请刘荆州传檄,在荆州之诸郡县的官寺,也都立上这么一块戒石,以提醒官吏不可欺民。”

    最好的马屁就是长吏做什么,就跟着也做什么。不管蔡瑁到底是不是认为荀贞的这块戒石写的好立得好,但他这么一番话说出来,就稍能让荀贞心情不错。

    到了堂上,两人坐定。

    又叙话未多时,从吏捧了两个食盘进来,一个呈给荀贞,一个呈给蔡瑁。

    蔡瑁讶然问道:“明公也尚未用饭?”

    荀贞笑道:“你刚才到时,我正在吃饭,听说你来了,我哪里还有功夫再吃?还不急忙迎你?故亦未食。你是不是饿坏了?不瞒你说,我也饿坏了。咱们先吃饭,别的话,吃完饭再说。”

    子曰“食不语”,但真的能奉行这条规矩的,就算士大夫,只怕也没有几个。

    说是别的等会再说,两人用饭之时,还是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了不少。

    荀贞问蔡瑁,说道:“德珪,适闻你说襄阳距许县虽然不远,然而南阳不宜过,你这次从襄阳到许县来,是怎么过的南阳?”

    蔡瑁回答说道:“瑁等一行,乔装做了商贾,乃从南阳通过。”

    “入南阳境时,没有袁术的驻兵发觉?”言下之意,荀贞不太相信袁术与刘表地盘接壤之处的戒备会如此的松散,竟能由蔡瑁通过。

    蔡瑁笑道:“明公有所不知,‘路中悍鬼袁长水’,焉是浪得虚名?袁公路既已贪残,其部将士能好到哪里去?一个个与他无异,如狼似虎,眼里只有钱,整日想的都只是侵扰百姓劫掠民间,对过往之商贾,主要也不是查明身份,而是以盘剥为务。故却倒是便宜了瑁等,居然轻轻松松,过了关卡。……这也是瑁本先未曾想到的。入了南阳境后,一路上,先后又碰到了好几拨袁术所部的巡逻兵马,但都是一经贿赂,便将瑁等放行而过。”

    “长水”也者,长水校尉,此是袁术早年任过的一个职务。

    荀贞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蔡瑁着实

    饿了,狼吞虎咽,说话间,已把他那一份饭菜吃了个精光。

    荀贞笑道:“理当设宴,与你饮上几杯,但为免误了你觐见圣上,这接风洗尘,明日再说罢。”叫许褚令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