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210 镇东王师入长安(一)(2/4)

r>
    败兵们散开去,寻找吃食。

    几路斥候奉李傕之令,分往东、东北、东南等各个方向去,探查荀贞、孙策所部追兵现下的位置。李傕并派了军吏赶往长安,去传

    李傕之令,叫留守的李应等遣兵过来接应。

    却几路斥候出发未久,便有一路斥候折回。

    李傕在喝水,骤然见斥候回来一路,大惊失色,水咽得急,差点呛住,吐出来,仓促跳起,惊惶远望,问道:“荀贼追兵又追来了?”

    斥候禀道:“将军,非是荀贼追兵,小人等在东南边数里外,看见了郭将军的将旗。”

    原来是发现了郭汜。

    李傕恼恨决战之时,郭汜的阵地先溃,听到他的名字就怒火中烧,呸了口,说道:“盗马虏居然没死,倒是命大!”不是荀贞追兵,他放下心来,重坐下去,拿着水囊接着喝水。

    一个微弱的声音在他身边说道:“明公,昨日战不利,我军大败,现明公收拢到的兵马不多,便是还回长安,荀贼若追击而至,只怕也不易抵挡。儒之愚见,何不召郭将军来见?看看他身边还有多少兵马,与其部合做一支,再回长安。”

    这说话之人跌坐地上,面色惨白,嘴角泛出白沫,说话时不断喘气,是李儒。

    李儒是凉州人,浸染当地尚武的风气,少好轻侠,而且又前后在董卓、李傕等的军中多年,因是虽为文士,体力还是有些的,也会骑马,所以竟是跟着李傕逃了出来。

    李傕说道:“本公才收拢到这点残兵,他又能有多少兵?”

    李儒说道:“明公,儒之愚见,多多少少,总归是个助力。”

    李傕便令主簿去召郭汜来见。

    主簿应诺,在斥候的引路下,出亭舍往东南去。

    李儒踉踉跄跄从后赶出,追上主簿,拉住他,低声说道:“见到郭将军,不可言‘召’,便说大司马请他相见。”

    主簿心领神会,应了声是。

    李儒回到亭舍内,李傕问他:“做什么去了?”

    李儒说道:“儒去交代,见到郭将军后,务必催促郭将军快些过来,免使明公久候。”

    李傕说道:“你却是晓事的。”

    李儒窥视李傕神情,犹豫片刻,说道:“明公,儒之愚见,待会儿见到郭将军后,为大局起见,明公最好容忍他三分。如公所言,他本盗马虏,粗莽之徒,明公又何必与他一般见识?”

    李傕看了李儒两眼,说道:“我也给你提个意见。”

    “明公请示下。”

    李傕说道:“你能不能以后不要一句一个‘愚见’了?我琢磨着,这回败仗,是不是就是因为你总是‘愚见’?愚见、愚见,总是愚见,本公怎能不败?”

    李儒哑口无言,没什么敢说的,只能唯唯,赔罪而已。

    李傕也就不再理会李儒,盘腿坐在地上,接过亲兵递来的胡饼,就着从不远处溪流中灌来的清水,一边大口吃饼,一边大口喝水,看到李儒喉头蠕动,问他说道:“你饿了么?”

    李儒怎会不饿?赔笑说道:“不敢隐瞒明公,儒是有些腹饥。”

    李傕把手中剩下的半拉饼丢给他,又问从吏要来一个。

    李儒忙狼吞虎咽吃了起来,半个胡饼下肚,饥火略得抚慰。

    又等了一会儿,亭舍外头传来战马奔腾之声。

    旋即,郭汜的声音响起:“叫他出来见我!”

    李傕闻声作色,怒道:“胆敢如此无礼!”

    李儒苦苦进劝:“明公,儒之……,明公,大局为重!大局为重!”

    李傕忍住气,出亭舍,来到院中。

    郭汜已在院内。

    两个人,你看我,我看你,皆是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李傕瞪着郭汜,冷笑呵呵,好一会儿没说话。

    郭汜怒哼哼,说道:“你瞧我作甚?请我过来,又不出声!”

    “昨日战时,我令你遣兵相助,你为何不助我?”

    郭汜怒道:“你叫我相助你时,孙贼攻我正紧,我怎能助你?”

    “交战正酣,本公正欲破贼,你阵为何先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