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徐晃献言扼渭渡(上)(3/3)
明白了荀贞驻兵不前的原因,那他为何不肯像荀贞那样,待确保了刘协安全以后,再用兵长安?难道他就不怕刘协会在他兵向长安的时候,为李傕、郭汜所害,或者被李傕、郭汜裹挟到其它地方去?
这乃是因为曹操与荀贞的情况不同。
荀贞的兵马多,他可以等。曹操的兵马少,且综合的战力不行,所以他不能等。他如果等,那他最终定然是争不过荀贞,故此他必须要冒险一试,试试看能否抓住眼前这个李傕、郭汜的注意力大概多半都被荀贞吸引走的机会,突入长安。
驻营毕了,休整一夜。
翌日,曹操遣其长史王国携带厚礼,往临晋县中,见当地守将,向守将宣示圣旨,表示他是来勤王的,与这守将说,若其愿和自己一起勤王的话,那么刘协已然许诺,凡是勤王之义士,将来都会重赏,则对此守将必定会不吝封赏。
又是袁本初旗号,又是刘协圣旨,再加上临晋的这守将是本地人,非凉州兵嫡系,而又在李、郭内乱,又同时荀贞已经攻入弘农等各种背景情况的影响下,此将遂做出了给曹操让开道路,并愿遣兵若干,随着曹操同往长安勤王的决定。
这可真是首战告捷。
兵不血刃地过了临晋,而且兵马还得到了稍微的充实,曹操与王邑对勤王长安成功,能够得以顺利救下刘协的信心因此涨了不少。
由临晋县城西,渡过洛水,曹操和王邑率部继续向西南而行,再往前行,便是渭水。到至此处,有两个行军的方向可选。一个是沿渭水北岸西行,一个是渡渭水南下。南下是京兆尹地界,入郑县境,郑县有凉州强兵驻守;西行,入下邽境,下邽也有凉州守兵,然兵马较少。
曹操、王邑选择了下邽方向。
到了下邽城外,曹操依然先是劝降,但劝降不成,曹操乃令张郃、曹仁、吕虔等攻城一阵,城池防守严固,无懈可击。这场攻城本就是试探,曹操便就暂且撤兵,与王邑择地驻营。两人与张郃等将、王国等吏商议攻下邽之策。
——
三更!求月票、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