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见,他也想再听听沮授的意见,看沮授会再怎么说,顺便看看袁绍对沮授的意见,究竟是何态度。
於是,曹操就按下不语。
沮授果然起身,出言反对郭图,说道:“明公,郭君所言,以授愚见,非也!不然也!”
袁绍示意郭图坐下,问沮授,说道:“监军有何高见?”
沮授说道:“郭君适才说了四个不宜,授便就此,先一一辩之。”
袁绍说道:“监军请讲。”
沮授说道:“一之不宜,郭君说,可能打不过李傕、郭汜,说如果我军兵向长安,李郭可能会罢兵言和,授愚见,此实不足忧
也。”
袁绍“哦”了声,问道:“何以见得?”
沮授说道:“李、郭无远见,粗蠢武夫罢了,二人既已成仇,那么罢兵和解的可能性就不大,退一步说,又就算他两人肯罢兵和解,而仇隙已成,又如何能真心相对?其和亦不牢也。以明公之谋智,必能从中寻到机会,或加以分化,或以计间之,使我军取胜,是以不足为忧。”
袁绍问道:“公则所提之其二,若是给了公孙伯圭喘息的机会,怎么办?”
沮授说道:“授愚见,公孙伯圭亦不足忧。”
“伯圭亦不足忧?”
沮授说道:“公孙伯圭杀害刘幽州,在幽州早已是人心尽失,所以阎柔、鲜於辅、苏仆延等幽州汉、胡共起兵反之,而也正是因此,麹将军才能与阎柔等众合兵,於去年底大败公孙伯圭!现今,公孙伯圭不过是困守一地,苟延残喘罢了,使其保命尚且不能,迟早会为明公所破,又何能得以喘息?况有阎柔、鲜於辅、苏仆延等迫於其北,则便是明公把部队从前线调回来部分,他也必定是不敢南下半步,唯龟缩不出耳。是以公孙伯圭亦不足忧也。”
袁绍不置可否,徐徐问道:“荀贞之也不足忧么?”
沮授昂首屹立,说道:“明公,荀镇东亦不足忧。”
袁绍说道:“监军,荀贞之可是与公孙伯圭不同。公则方才所言甚是,他兵强马壮,如何也不足为忧?”
沮授说道:“镇东亦不足忧,在於两个缘故,一个是镇东新得青州,青州原先黄巾肆虐,最盛时州内黄巾达百万之众,今虽为镇东所得,余贼不易猝清也,现而下镇东的重点必然是尽快地收拾青州,安抚其境,於此之时,他定是难以向我冀州大举用兵;再一个,是镇东为何遣徐荣等率部入驻河南尹?这很明显,镇东目前另一个的用兵重点,是在河南尹!
“明公,镇东虽兵精将勇,可是於下,既有青州需其镇抚,又有河南尹为其经略之方向,他又如何能够犯我冀州?是以授之愚见,镇东亦不足忧也。
“镇东不仅定然不会来犯我冀州,反而……”
袁绍问道:“如何?”
沮授说道:“反而授忧之,在闻得李傕、郭汜内斗以后,镇东反倒有可能遣兵往去长安勤王!镇东现下在洛阳、颍川驻的都有兵马,孙伯符又唯他马首是瞻,他遣兵往长安去,路途既不遥远,中间只隔了弘农郡,而且若得孙伯符相助,其兵也是足够。”
袁绍默然稍顷,说道:“公则刚才还说若是勤王长安,天子无从安置,对这一点,监军是如何以为?”
沮授说道:“郭君所言,长安不可待,洛阳在荀镇东手中,亦不可往,此话倒是不错,但正因此,明公,勤王救驾,救得天子出困以后,索性迎天子迁都於邺,岂不更好?”
袁绍说道:“迁都於邺?”
沮授说道:“是!明公。”
他挺起胸脯,慷慨激昂,对袁绍说道,“明公累叶台府,世代忠义,今天子流离,宗庙损毁,关中诸侯虽外托义兵,内实相图,俱以争夺地盘为务,未有忧存社稷,体恤百姓之意;如今冀州粗定,兵强士附,明公於此,趁李傕、郭汜内斗之机,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明公,此天赐之时也,不可失之!”
这番话落入曹操耳中,曹操只想给沮授鼓掌喝彩。
沮授说的,都是他想说的。
曹操心道:“监军不愧智士之名,深谋远见,所议正理是也!”
袁绍沉吟不语。
郭图又从席上起身,趋前至袁绍近处,说道:“图敢请明公更衣。”
“更衣”也者,上厕所是也。郭图这话,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