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144 表举张纮河南尹(3/7)

>     地盘大了,事情也就多了。

    总之,迁治和各地州郡报上来的政务,又及各部兵马报上来的军务,即使先经过荀彧、

    陈群、袁绥、宣康等的处理、过滤,最后报到荀贞这里的还是文牍如山。

    荀贞差不多每天都要办公到晚,才能大致处理完毕。亦无须多言。

    ……

    十一月中旬,这日下午。

    才果如徐荣的猜测,在看过“大破张白骑部”此道军报,刚把表关羽为“横野中郎将”的上书送去长安,同时,顺道把做成的印绶送往洛阳给关羽后没几天,又一道军报送到荀贞案上。

    这道军报,还是从洛阳送来的,徐荣亲笔书写。

    军报到时,荀贞正在堂上,听荀彧、陈群向他汇报迁治和支援青州粮食这两件事情,——戏志才没在,他前几天病了,天气又冷,荀贞就叫他在家休息,不必来幕府理事。

    暂停下汇报,荀彧、陈群等荀贞浏览军报。

    看完之后,荀贞颇是欢喜,笑与荀彧,陈群说道:“张扬、张郃兵败,已撤回河内去了。”

    陈群怔了下,说道:“剿灭张白骑贼部的军报不是月初时才送到的么?这才多久,就又败了张扬、张郃?”赞道,“徐将军用兵,其疾如风啊!明公用他做洛阳方面的主将,没有选错!”

    荀贞抚颔下短髭,说不来是自矜,还是自谦,悠然笑道:“长文,我政略才干不及文若,智谋远见不及志才,勇不及云长诸将,却能做下今日成就,只不过是因为三条,勤以补拙,一也;能识人,二也;用人不疑,三也。所谓‘因人成事’者,长文、文若,说的就是我啊!”

    “因人成事”是毛遂所说,讽刺靠别人才做成了事的庸才们的,荀贞却拿来形容自己。

    荀彧笑了起来,道:“阿兄何其自谦!能做到这三条的,非英雄不可!”

    陈群以为然,正色说道:“昔高祖自言,‘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能像高祖这样识人、用人的,明公其人哉!”

    听到这话,荀彧瞅了陈群眼,似想说些什么,终究未说。

    两人凑趣,顺着荀贞的话,和荀贞说了两句。

    荀彧话转回来,说道:“自闻知张扬、张郃军中,袁本初派了许攸作监军,许子远智谋之士,彧尚担心,这场仗恐怕不会太好打,没准儿会迁延时日!而若是张济趁机进犯,洛阳就会有些危险了。浑未料到,徐将军克胜如此之速!”问荀贞,说道,“阿兄,徐将军军报中可有报张济方面的情况?弘农郡的那凉州三将可有异动?”

    荀贞笑道:“你俩先看看这道军报。此战之胜,陈午居功颇大也。”

    说着,荀贞把军报交给侍立案边的从吏,从吏捧给荀彧、陈群观看。

    荀彧、陈群轮着看罢,两人乃知徐荣、程普、刘备等打赢这场仗的经过。

    ……

    如徐荣在军报中所言,此战的首功的确是陈午立下。

    不过,此战关键一战的军议谋策之功,却是徐荣立下的。

    那日与程普议定,集中兵力,抓紧时间,先败张扬、张郃部以后,徐荣请来张纮等,众人做了个分工,张纮、程普、陈褒、荀敞、孙河等留下镇守洛阳,徐荣、刘备、关羽、韩当、陈午、陈武率主力赴成皋参战。

    随后,徐荣等就率部出洛,前往成皋,迎战张扬、张郃部。

    到了成皋,徐荣等部尽管占有地利,而下兵马人数也与张扬、张郃部相当,不再处於劣势,但问题是,从某种程度说,张扬、张郃部其实也没有处於“地不利”的状态。

    成皋城和虎牢、旋门两关,确然是在徐荣等手中,然张扬、张郃部到此地至今,一直没有大举进战,尤其张扬部的兵士,把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修筑营垒了,他们的营寨现亦诚然颇固。

    双方接战后,打了几仗,张扬进战的态度不积极,成皋和虎牢、旋门两关,冀州兵这方打不下来;冀州兵的营地坚固,徐荣指挥部队猛攻了两次,也打不下来。

    很快,敌我就陷入到了僵持的状态。

    ……

    徐荣在军报中写道:“张扬避战,末将等数强攻其壁不成,而程公书至,骆业又去密信与张济,忧张济出兵,末将与玄德、义公、云长诸君会议,或以为宜分兵还,以助守洛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