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136 曹孟德借兵破贼(下)(2/5)

是傻子,他岂会分辨不出究竟是才来太原未久,东有张飞燕为敌,北受休屠诸胡侵扰,尚不能在并州立住脚的高干、曹操势大,还是我军势强?

    “别的不说,就不算杨将军、李公等闻曹操入寇河东,必会来助我等,只靠我河东、白波诸军兵马,已数遇挫於西河的曹操又难道会是我等的敌手么?王文都必不会和他联手的!”

    单从表面实力对比来说,李乐此言倒是不错。

    胡才问道:“如此,则敢问将军是何对策?”

    李乐说道:“趁曹操才到我郡,咱们联兵一处,即往迎击,先败他一场;同时咱们派人赶往西河,请西河诸军前来相助,两下合击,这一战,何止能再次必败曹操,说不定,还可把他生擒!高干,黄毛小子,乳臭未干,不值一提,只要咱们能把曹孟德击败擒获,趁胜北上,高干也能获之,则太原等郡便落入我等手中矣!此即我之对策,君等以为怎样?”

    韩暹大喜,说道:“将军此策,堪称绝妙!”

    胡才勾下头想了会儿,也觉得只凭曹操带来入寇的那万数步骑,应该不会是他们的对手,而如按李乐的此谋行之,还的确是有可能把曹操击败,顺势夺取太原等郡的,便也就不再反对。

    李乐问去卑,说道:“右贤王是何意也?”

    南匈奴的贵族原本会说汉话的就很多,去卑跟着於夫罗南下,在河东等郡又已有数年,就算他本不会说的,现下汉话也早学会了,就用汉话回答李乐:“悉从将军之令。”

    李乐站起身来,说道:“好,既然君等皆无异议,咱们事不宜迟,这就点兵进击。”

    韩暹问道:“王邑那里?”

    李乐说道:“我等下传檄一道,令他带郡兵来与我等合,叫他和咱们一块儿去打曹操!”

    韩暹、胡才、去卑等当天回去,点齐本部兵马,数日后,络绎回到安邑,与李乐合兵。

    王邑接到李乐的檄文,和他此前接受李乐的各项命令相同,毫无半点推拒,也把郡兵聚齐,和李乐诸将联军一处。

    ……

    胡才问王邑,说道:“曹孟德率部犯我郡这事儿,府君怎么看?府君觉得此战我军是胜是败?”

    王邑大义凛然,说道:“高干、曹操那甚么并州刺史、太原太守诸职,原是袁本初私下授予,实并无朝廷诏令,曹操复悍然寇我河东,大不忠也!今,诸位将军率常胜之义师,击彼屡败之逆兵,胜负之数,还需多言么?我军,定然大胜!”

    李乐、韩暹、去卑哈哈大笑。

    ……

    次日,李乐等联兵出安邑,北上往曹操所来方向迎斗而去。

    敌我两军於两天后,相会於绛邑地界。

    绛邑此县,差不多正处於河东郡的腹心,距郡之北端两百里,距郡之南端也大约此远;而且此县刚好处於汾水、涷水这两条河东郡内的最大河流之间。

    汾水由北而南,在绛邑北边折往西流,汇入黄河;涷水源出自东边不远的王屋山中,在绛邑的南边呈东北、西南方向,往西南流去,汇入黄河东岸蒲坂县内的一处大泽中。

    曹操前两天刚占下绛邑,他的部队现屯驻於绛邑城郊。

    因为绛邑处在汾水、涷水两水间,所以当敌我两军於此相遇后,等於是现下双方之间,既无涷水、也无汾水的阻拦。

    不过,虽无这两条大河为阻,却还是有条河水横在了两军之中的。

    这条河是绛邑城南的一条较小河流,名叫浍水,是汾水的一条支流。

    曹军在浍水北岸;李乐等军现抵达之地在浍水南岸。

    ……

    李乐传下将令,命各部安营扎寨,先作休整,等到明日,他再和韩暹、胡才、去卑、王邑等去浍水河边,观望对岸的曹军情况,然后商量怎么渡河进攻。

    却次日天刚蒙蒙亮,李乐还在酣睡,就被军吏吵醒。

    那军吏在帐外急报,说道:“将军,曹操所部正在渡水!”

    李乐以为自己没睡醒,听错了,於帐内问道:“你说什么?”

    帐外前来禀报的军吏,把话说了一遍,说道:“将军,曹军正在渡水!大概是凌晨时开始渡的水,现已有两千多的步骑到了浍水南岸,在列阵;余下的尚仍在渡水中。”

    李乐大喜,困意不翼而飞,翻身而起,跳起的动作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