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134 曹孟德借兵破贼(上)(4/5)

  却又尽管已然投降朝廷,可是杨奉与白波军诸渠帅彼此间的联系仍然非常紧密。

    之前曹操进攻西河郡的白波军时,杨奉就曾请了李傕的增兵,和李乐等相继同往支援。

    ……

    高干命侍吏把王邑的回书还给曹操,忖思多时,说道:“若得王文都相助,再如曹公所言,杨奉、杨

    定、段煨、张济等也许无力驰援河东诸贼,……曹公此南下河东策,或许能成!”

    曹操笑道:“不是或许,是必然能成!却只是此策如成,元才,我还有一事求君相助。”

    高干问道:“是何事也?”

    曹操说道:“元才你是知道的,我的兵马本就不很多,前数月,先后与白波黄巾贼数战,斩获尽管不少,我部亦颇有伤亡,虽然近些时日,我招募到了些壮勇从军,补充损失,但仅仅凭此破贼,兵力上还是颇为紧张,所以元才,你得借些兵马与我才可。”

    闻得曹操此言,高干下意识的伸手抚摸颔下胡须,说道:“这……。”

    曹操观其神色,知他定是心中不愿,便起身昂立,说道:“元才,我自到太原,日夜谋划,屡次亲自率兵进击,浴血阵前,而必欲除白波黄巾贼者,是为何故?难道是为了我自己么?”

    高干说道:“公数犯险,击白波黄巾诸贼,种种艰辛,干皆看在眼里,知公之公心也。”

    曹操慨然说道:“艰辛,但是我仍然坚持!元才,你说的不错,我如许坚持,为的不是我曹操自己,为的正是‘公’,为的是你,为的是袁公啊!”指了下腰间革带上挂着的虎头鞶囊,曹操注视高干,接着说道,“我与贞之素来交好,元才,你看到了么?这个鞶囊,就是贞之送给我的!兖州一战,我虽败给了贞之,可以我俩的情义,以我的才干,当时我若肯降附於他,州郡之任,方面之将,不为难也!可我宁愿退出东郡,西投到袁公帐下,是为何故?”

    高干默不作声。

    曹操没等来高干的回答,便自顾自顺着自己的话,继续往下说,说道:“是因为两个原因!一则,我与本初的交情更加深厚,是以我宁愿在本初帐下为一将校,我也不愿舍本初而去;二者,则是我那时就看出了贞之尽管是名族之后,然却实为乱世之枭雄也!其意不可测也,……我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孔北海何以身亡?不就正是被他毒杀而死的么?

    “元才,现下的形势,莫非你还没有看清楚么?”

    “现下的形势?”

    曹操说道:“贞之既胸怀未测之图,河南尹今复已为其所得!元才,冀州而今已然是处在了贞之、孙伯符两军的东、南夹击之下了!而我冀之劲敌公孙伯圭,犹未除也。本初虽是已与鲜於辅、苏仆延等联兵共讨公孙伯圭,然公孙伯圭兵精将勇,易京又坚不可摧,莫说今年年内,明年,只怕也难把之彻底消灭。若於这时,贞之与孙伯符发兵攻冀,则我冀州必危,本初必危,……元才啊,冀州已危,只凭太原等二三郡,你觉得可以自保安身么?”

    高干悚然,说道:“不能。”

    曹操拍了下手,将手摊开,说道:“元才,既然你也知只凭着太原等两三郡不能自保安身,那要想存身於此乱世之中,现在就只能抓住目下这个难得有利於你我的战机,集中精锐,先将河东的李乐诸贼剿灭之,随之,再灭西河白波诸贼,然后得拥西河、河东为我太原之屏障,那才可以抗衡贞之或凉州诸贼,并在关键时刻支援本初!元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高干尽管自视雄才,并且他到太原郡以后,效仿袁绍,积极地招徕四方士人,也的确有不少人前来投奔於他,可是论起眼光,论起权谋,论起才智,他肯定都是不如曹操的。

    因是,高干被曹操的这通话说服,改变了不愿借给他兵马的意思。

    他问曹操,说道:“曹公,你需要兵马多少?”

    曹操大喜,说道:“五千步骑足矣!”

    高干说道:“曹公,我部步骑总计才万余,而曹公南下河东后,太原东之张飞燕、北之休屠诸部闻讯,或会来犯,皆不可不防,五千步骑,我恐怕是不能尽数借之与公。”

    曹操问道:“元才,你能借给我多少?”

    高干沉吟了会儿,说道:“三千可乎?”

    曹操知道这是高干能借给他的兵马的最多数目了,不再强求,痛快应道:“三千也够了!”

    高干问道:“公打算何时出兵?”

    曹操说道:“待你把借给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