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104 马超耀武长平观(三)(2/3)

乡,昔年图与他共在颍川郡府为臣,那个时候,图就知道此贼非常人也!这个人,能隐忍,城府深,虚伪之至,偏又能哄得住人,能骗到人死心塌地给他卖命,兼之此贼狡诈多端,又略晓兵事,……明公,他已据徐、兖两州,今若不急击之,一旦再被他把青州吞下,是东南之地,尽入其掌矣!坐拥三州,北有孙伯符为羽翼,民口千万,战士百万,东至海,后顾无忧,南据淮泗,御控荆扬,西倚大河,窥伺我冀,退则堪为一方之霸,进则与孙伯符两路夹攻,足胁邺城,明公,此岂待毙之寇公孙瓒可比之也?”

    袁绍悚然而惊,如冠玉也似的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抚长须说道:“卿言甚是!”

    “是以图斗胆建言明公,万不可再坐视不理荀贞之,而宜当发兵急往夺青!”

    袁绍表情重转为难,摸着胡须,踌躇说道:“先歼黑山贼,继取幽、并,此乃我与卿等多次议论后的既定之策也。而下,黑山贼大致已破,并州正在经略,如我适才所言,只等与乌桓诸部、刘幽州的故吏们联系上,接下来又就要进攻公孙瓒,以取幽州,我实在是兵力略乏啊!”

    郭图提高声音,慷慨激昂地说道:“明公,图愚见,时势在变化,策略就应当随之变化!当初按沮监军之议,定下此个策略的时候,谁都没有料到荀贞之居然会这般容易地就打下了青州。明公,现今之时势已然在发生变化了,而且是重大的变化,那此前的策略怎能却还不变?”

    “卿此言有理。”袁绍沉吟多时,说道,“此事毕竟关系重大,不好仓促决策,这样吧,公则,卿且容我细思之,过两天我给卿答复,何如?”

    郭图目转辛评、辛毗兄弟。

    辛评起得身来,冲袁绍下揖,行了一礼,开口说道:“明公,评有一议敢献。”

    “仲治,卿请言之。”

    辛评说道:“明公,现下并州那边的摊子刚刚铺开,幽州那边如明公所言,公孙瓒倒行逆施,其在幽州亦的确是如荀贞之在青州一般,也立足未稳,此诚我冀趁机攻之,以彻底消灭掉公孙瓒此明公之患的大好良机,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大举进攻青州,我冀的兵马也就的确会显得有些不足,……既然如此,评愚见,是不是可以暂不大举进攻,而遣一军骚扰攻之?”

    袁绍停下抚摸胡须的动作,落目辛评,问道:“遣一军骚扰攻之?”

    辛评说道:“正是,明公。”

    郭图咳嗽了声,辛评没有理他。

    袁绍问道:“仲治,卿此话何意?”

    辛评说道:“明公,评的意思是,公则刚才说的那些,评愚见,以为也不为错。荀贞之擅侵青州、杀害孔融,青州的士、吏想来因此而反对他的一定不少,这对明公来说,确乎是个谋图青州的绝佳机会,而且师出有名,若是就这么错过,未免可惜;故是,评愚以为,即便是暂时限於兵马不足,明公无法大举进图青州,可选派一军往去攻扰之,总是可以的。”

    袁绍再度陷入思考,说道:“卿仔细说说。”

    辛评应了声“是”,接着说道:“明公,这支往去攻扰的部队兵马不需多,四五千人便够,再少点,三四千人也行,择一合适之将率之,与青州郡县反对荀贞之的士、吏潜通联络,挑动他们响应,然后若是有利於我,便积极进战;若是不利进战,就扰攻平原,使荀贞之无法安抚州内。如此,形势有利,青州未尝不可得也;进战不利,也能够使荀贞之无法在青州很快地站稳脚;等到明公歼灭了公孙瓒后,再挟大胜之威,明公麾兵东进,青州可得之也!”

    袁绍眼前一亮,说道:“仲治,卿此策甚佳!”问道,“卿以为,何人可为此军之将?”

    辛评说道:“公子谭,早为公表为青州刺史,且曾统兵攻青,以其为将,最为适宜。”

    袁绍说道:“好!就按卿此议,我今天就调兵给谭,令他攻扰青州!”

    袁绍的檄令果然当天下达,袁谭得令,便做进战准备,且暂不必多说。

    只说郭图、辛评、辛毗等出了府外。

    郭图又是埋怨不已,与辛评说道:“仲治,眼看我就要说服明公,改掉沮授此前所定之先取并、幽云云之方略,换成先取青州,你却为何不助我,反说兵力若是不足,可以不大举进攻?”

    辛评说道:“我这是退而求其次,不得已而之。”

    郭图没听明白,问道:“此话怎讲?何为退而求其次?”

    辛评说道:“明公说容他三思,这就说明你的策略,明公只怕是难以采纳的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