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76 荀镇东巡行二州(一)(2/5)

谨,下揖作礼,应道:“犬子斗筲之才,蒙明公不弃,竟获重用!下官常去书与他,责他务必勤於公事,恪尽职守。”

    长史在一军之文官属吏中,算是最高的,的确可称重用了。

    荀贞再又与凌操说道:“卿治郡得力,东海如今盗贼绝迹,近路不拾遗,皆卿功也。吕布前攻夏口,虽因刘邓等援而撤回西陵,然我料他,十之**还是会再犯夏口的,如果江夏再起战端,战事又比较大的话,到那时,我或许会遣卿去九江,助刘邓等一臂之力,卿可愿否?”

    凌操是扬州吴郡人,扬、荆那边若是起了大战,少不得,肯定是要派他去参战的。

    凌操喜不自胜,说道:“末将不敢隐瞒明公,明公威名之下,这东海郡中,现而下是连个贼也没几拨,末将早在待得无趣之至。如能得往九江,末将誓为明公斫吕布头来!”俯身行军礼,震动得满身甲片响个不住。

    荀贞哈哈大笑。

    闲聊几句,不再多说,荀贞登车。邯郸荣等在前引导,戏志才等从行於后,典韦、许褚引卫士扈从荀贞车驾的两侧。一行车马,往州学去。

    荀贞平时出行,仪仗都很简单,这次亦无不同。

    不过,这会儿时尚早,天光才亮,街上行人不多,因却也倒是不用清街净道。

    车辆行在夯土修成的路上,平稳得很,丝毫无有颠簸。

    ——徐州在荀贞的治理下,这几年州内无有战乱,较为安定,农业等各方面都发展得不错,外出打仗,又多是打胜仗,缴获也多,府库中稍微有了点余财,就在去年底农闲时,亦是出於给县里百姓些外快的目的,拿出了钱,用来修缮郯县的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县中这路是刚修缮过的,车行其上,坐着自然就会舒服。

    车坐着舒服,荀贞的念头却没在这舒服上,由这回的巡州想起,展望未来,他反而颇是压力不小,感觉惶恐,如履薄冰。

    说来他如今也是占有差不多两州之地了,加上他影响力极大的豫州,就是将近三州。

    江左不提,北方的膏腴、繁荣之地,他已得近半。

    於下,天下士人、海内英雄,哪个提起各方诸侯,不得说一下荀贞,且对他的重视?

    可荀贞今时今刻,打心底来说,他还真是没有半点的怠慢、安逸之念。

    毕竟他前世读史,袁绍以四州之强,以必胜之心,却败於官渡,曹操从而崛起的这个故事,他如何敢於忘掉?又曹操统一北地以后,以百万之军,亦是觉得一定会打赢的态度,南下江左,结果如何?却类袁绍的官渡之败,是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而还,由此奠定了三分局面。

    别的不讲,只这沙场用兵之事,谁又能说自己是常胜将军?

    一场仗打不好,那可能就要前功尽弃。

    此是荀贞如履薄冰的缘故之一。

    缘故之二就是,更且不说,荀贞现在的实力还没达到官渡战前的袁绍、赤壁战前的曹操的程度!方今割据诸州的袁绍、刘表、刘虞等等,还有曹操,再有西凉的一干军阀,个个都非可以让人小觑之辈,能够在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地的,哪个不是人中之杰?

    若因眼前的小小地盘就骄傲自满,无异於自取死路。荀贞因是万万不敢掉以轻心的。

    就在心潮起伏中,车驾行到了东海郡府外头。

    车驾在到了这里,停了下来。

    前边车中的邯郸荣,下来至荀贞车边,问道:“明公,要不要去郡府中看一看?”

    略显嘈杂的声音从车外传入。

    荀贞挑开车帘,向外看去,掠过邯郸荣,看到东海郡府门外高大的桓表附近,约有十余个士人在那里。这些士人的乘车停靠於较远处,人聚於府门外,,三三两两成群,或低声细语,或一副很恭敬的态度垂手肃立。

    与邯郸荣同处一县,对邯郸荣的为政、治民风格,荀贞早就一清二楚。

    瞧见这些士人,他并不奇怪,同时也知这些士人并非是闻讯前来迎他的,心中想道:“素闻东海士民对公宰极是畏服,为讨公宰欢心,日日都有士人一早便在郡府外头等候进拜。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原来那东海郡府门外的这些士人都是来等候拜见邯郸荣的。

    却这邯郸荣,其人严厉,虽为冀士,而於治境理民上,反类豫士,特别是颍川士人,十分重视法度,——这点与荀贞帐下的另个冀士程嘉颇是相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