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74 陈群议定荆州盟(3/6)

桐里,却是不能与眼前此里相提并论的。

    此里有个别名叫做“冠盖里”,所谓冠盖者,意指官员的帽子和坐车。住在此里的多半士人,都是之前汉家朝廷的郡国太守或刺史这类品秩稍低,然实权却重的贵官们,而梧桐里住的却都是荀贞自己任命的官员,从这方面来讲,比之梧桐里的“尊贵”,此里当然是更胜一筹。

    陈群方才那话,有给徐州脸上贴金的意思,——毕竟如此多的致仕高官聚住荆州,捎带着,刘表的脸面好像以此也就要比荀贞的脸面好看上不少,而那伊籍又岂会不知陈群之意?然双方现下刚刚结为盟好,倒也不好当面责其言非,所以也没说别的什么,附和两句就算。

    入到里中,陈群逐家拜访。

    里中住的士人,其中有一些是荀氏的故交,也有他陈家的故交,并其中不乏当年陈寔死后,曾去陈家吊唁过的,又有一些是荀贞之前避难荆州时就已见过结识的,而且不乏豫、徐之士,颍川人就有好几个。陈群登门拜访,凡被他拜访之士无不热情相迎。

    此里中,陈群呆了足足三四日,白天拜谒,晚上就借住在故旧家中。

    又这日,访罢了宜城群士,陈群返回襄阳,向刘表提出告辞。

    时,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琮都在堂中。

    上次刘表设宴招待陈群的时候,刘琦,陈群是见过了的,刘琮这是头次相见。刘琮年岁尚小,然观其相貌,陈群颇是觉得,就长相而论,刘琮长得更像刘表,见礼过后,多看了两眼。

    刘表笑道:“长文,此吾之次子也,君有识人之能,观之以为何如?将来可以成器么?”

    陈群说道:“公长子英挺,次子虽少,然已具矫矫之姿,皆龙凤也。”

    刘表畅快大笑,叫刘琮过去,抱他到膝上,逗弄玩耍。

    陈群察觉到对面而坐的刘琦,对他仍旧是一副尊敬但却疏远的态度,心中不禁感叹,想道:“子如不壮,则忧继嗣;子壮而不能亲嫡长,则父子隔阂。”

    却是上回见刘琦的时候,陈群就敏锐地感觉到了刘表的长子刘琦对他的态度比较冷淡,他初时不解其中的缘故,后来私下打听,他才得知:原来那率兵去援黄祖的蔡瑁,此人倒是把士人结亲、以壮家声的联姻增势之法给用了个炉火纯青,不仅之前送了两个族妹给荀贞做小妾,且如今他的亲妹妹被刘表聘为了后妻,——刘表的前妻已经去世,又同时他的一个侄女还已经定下,将要许配给刘琮做妻,却因这层关系,蔡夫人遂对刘琮更有好感,兼之刘琮长的也和刘表更像,於是就在平时之际,刘表不免对刘琮偏心,而对刘琦渐渐疏远;本来这是荆州内部的事,和荀贞没关系,可问题是荀贞与蔡家也算是姻亲,这么一来,刘琦本就已被刘表疏远,荀贞这一又和刘表结盟,成为了荆州的重要盟友,那会不会蔡家在荆的地位更加的高?会不会刘表更加听信蔡夫人的话,亲近刘琮?因是之故,刘琦对陈群就表现出了冷淡的态度。

    陈群探听得这段事后,当面并无太多言语,回到舍中之后,尝与从他一起前来的从吏们私下议论,说道:“方今荆州北有袁术大敌,江夏为吕布所犯,外寇未定,而内已显乱兆,不能精诚团结,刘景升所谓迎天子还於旧都云云,恐怕只是虚言,此人不足於谋大事!”

    对刘表却是有了这一番不太高的评语。

    不需多言。

    这日辞别刘表,陈群远途跋涉,回到徐州。

    荀贞本以为陈群这一趟得三两个月,但陈群办事麻利,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完成了使命和荀贞给他的叫他拜访荆州名士等等的任务。

    见到荀贞,陈群把定下的盟约呈给荀贞。

    荀贞看后,没有意见,表示认可。

    陈群随后将沿途的所见所闻,荆州的民生、武备,悉数禀与荀贞,又把他拜谒那些名士的经过,这些名士们对荀贞、对徐州的评价和议论等等也都禀上,最后,他把自己对於刘表的评语也告诉了荀贞。

    荀贞听罢,别的倒也无妨,唯陈群对刘表评价,引他心道:“所谓虚名无实,正是刘景升。”

    说来那刘表是汉家宗室,少年之时,名声就已传遍士林,比起孙坚,不知强过多少。可他的那两个儿子刘表、刘琦,却是与孙坚的两个儿子孙策、孙权,根本不能作比。

    当然了,这只是荀贞内心的想法,表面他是不会这样说的。

    荀贞面色严肃,对陈群说道:“长文,卿不能这样评论刘景升!刘景升单骑入荆州,只手平七郡,豪雄之士也!况我闻,他在荆州优待北来的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