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治第一个发言,起身说道:“明公,现在看来,颍川暂时是顾不上了,当务之急,咱们是需得先保住平舆不失,稳住了阵脚之后,然后才能再谋复颍川。”
孙策听了,同意他的意见,说道:“公所言甚是,然而平舆如何才能保住?……吕布攻势甚猛,怎么才能把其部挡住?公等可有什么良策么?”
吴景起身说道:“君理说的很对,现在的当务之急,的确是首先要保证汝南的北部和陈国、梁国不失,惟今之计,以我看来,别无良策,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集齐兵马,前往召陵支援程公,务必要把吕布当在召陵城外。”
孙策听罢,不置可否,先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问於下诸人,说道:“公等以为呢?”
这时一人站起身来,众人看去,是孙策的功曹魏腾。
魏腾说道:“以腾之见,平舆和召陵之间并无险隘,要想挡住吕布,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固守召陵城,除此之外,似是别无二策了。”
朱治说道:“以下吏之见,除了要保住召陵城之外,我想袁术他一定是会派兵前来支援吕布的,而袁术如果派兵,那么他就有可能会从汝南部进入我汝南境内,也就是说,从我平舆的南边方向来进攻我平舆,所以我平舆这里,也一定要留下足够的兵马以做防御。”
吴景插口说道:“送去给荀徐州的急报,也不知荀徐州现在收到了没有!不知道荀徐州什么时候才会有回文到来?”
孙策说道:“孔德奉我之书信,已去数日,想来很快荀公就能接到我的去书了。”
吴景说道:“但是指望徐州的兵马来到,短时间内应该是不太可能的。”他顿了下,向孙策提出建议,说道,“不过在汝阴,现下不是驻扎的有李通、荀愔所部么?我以为,咱们可以传檄给李通、荀愔,请他们赶紧先率兵来我平舆,帮助我军!”
“传檄给李通、荀愔?”
“是啊,毕竟我军现在的兵马数量有限,恐怕是难以抵挡住吕布、袁术两路兵马进攻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孙策听得多时,听出他们整体的意见,应对之策不外乎就是两条,即是:首先,守住召陵;其次,守住平舆。见诸人无有别的意见道出了,孙策站起身来。
众人见孙策起身,便就都止住了话语,齐齐把目光投向於他,等他说话,做出决定。
孙策沉吟片刻,先没有说自己的想法,而是说道:“除了公等刚才说的之外,还有一条,你们也许是没有想到的,那就是咱们在河内的兵马,现在恐怕得把他们都召回来了。”
河内在颍川的北部,颍川如果失陷,那河内的这支兵马,就等於成了一支孤军,肯定是保不住的,那么最好的办法,便是趁颍川还没有被张辽全境占据,立刻把河内的驻兵调回。
——这等於是把河内这块孙权前后历经数次,好不容易才打下的地盘暂且丢掉。
众人听了,尽管俱觉不舍,然思来想去,都觉得孙策的这个意见说的很对,於是皆表示赞同。
孙策说道:“那我明天就传檄河内,调河内之兵即刻回来。让他们先去颍川,看看能不能把张辽部挡住,如果不能,就从颍川直接去召陵,与程公合兵一处,抵御吕布。”
吴景问道:“那平舆这边呢?是不是也明天就传檄,请李通、荀愔率兵过来相助?”
孙策说道:“平舆这边,却不需李通、荀愔过来相助。”
吴景等人不解孙策之意,吴景问道:“孙郎,你这话是何意啊?”
孙策目视诸人,说道:“现在咱们面对的局势是北边有张邈,西南边有吕布,南边极有可能袁术的部队很快就到,可以说是三面受敌,而平舆、召陵和陈国、梁国这块地方,不过才南北三百里里,东西百余里罢了,於如此狭窄的一块范围之内,只靠单纯的守御,那是绝对挡不住这三路敌兵的联合进攻的,所以刚才公等说,守御召陵、平舆以解眼前之危,这个办法,我以为不可以采取,——守召陵固然是应当的,但守平舆却不行。”
吴景等人更是不解其意了,吴景问道:“不守平舆?孙郎你这是什么意思?退入陈、梁么?”
孙策说道:“那当然是更不可以的。”
他顾盼诸人,神色坚毅,说道:“我意已决,我要尽起平舆精卒,南下袭攻褒信!”
褒信,如前文所述,是吕布的大本营。吕布的家眷和他帐下诸将,以及许多兵士的家眷,现在都在褒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