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这个职位上任职的这些时月,工作出色,被人评价为“精达事机”。
用他治济阴,甚是适当。
济北相,荀贞任给了徐卓。
济北郡北接赵云现下所屯驻之历城,西邻东郡与平原郡,既是历城的后方,是关系到历城能否守住和稳定的一个关键,又是南起济阴、北到历城,这一条贯穿兖州、直到青州的整体西部战线上之北端面对东郡的一个重镇,於军事和政治这两方面,眼下明显的是军事重於政治。
但政治方面也不能全然忽略不计。
徐卓跟着荀贞很多年了,久经锻炼,在军事上没有问题;於政治上,他这些年一般都从在荀贞的左右,亦学到了荀贞理政的一些手法,大的不好说,但一个郡,他还是有能力管理好的。
且其人聪颖胆壮,当情况紧急,比如曹操突然进攻济北,而来不及向远在徐州的荀贞请示该如何应对的时候,他必定又是会有胆量,敢於决断的。
把徐卓用在济北,也很恰当。
任城相的职位,荀贞定下用荀悦来担任。
任城国的亢父城,战略地位固是相当重要,但在徐州军的地盘如今已经西至济阴、北到济北和历城的情况下,亢父的重要性其实已然不大。此郡的重点,已经不在军事,而更多的是在政治上了。任城是兖州最小的郡,只有三个辖县,相对容易治理一些,荀贞有心把此郡打造成一个“模范郡”,打造成一个在人文、民生等各方面都有突出优秀成绩的“新占郡”,从而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以提高他在兖州的声望。因此,他把这个郡的太守之职任给了荀悦。
荀悦是荀氏族中,儒学修养、史学修养最高的一人,其亡父荀俭,乃荀氏八龙中的大龙,在海内曾有过不小的名气,且他是荀贞的族兄,用其治理此郡,非常妥当。
山阳、济阴、济北、任城,是在这次战争中获得的四个郡。
四个郡的长吏皆已确定人选。
此时定陶郡府的堂上,戏志才正在荀贞,提出一个他深思而后得出的建议。
他的这个建议是:把济阴郡濮水以南的几个县,分隔出去,另设一郡。
戏志才说道:“刘元颖通达事机,是个干练的人,主公任他治济阴,自是知才善用,然而济阴郡既已是新得之郡,复西与东郡接壤、南与陈留郡接壤;治此郡者,不但要抚揽郡中民心,同时还要临对曹孟德、张孟卓这两个强敌,一旦稍有疏忽,可能就会出现不测之局。
“曹孟德、张孟卓二敌中,尤以曹孟德为悍。当此形势,忠之愚见,不若把济阴郡中,濮水以南,邻东郡的离狐、句阳、成阳、鄄城、廪丘五县,剖析而出,别设新郡,择战将守之,以御曹孟德。这样,刘元颖所面临的压力就会小上很多,也有利於他能拿出更多的精力,安抚人心,延揽士人,将郡中治好。”
荀贞马上就明白了戏志才的意思。
荀贞心道:“志才此议,说白了,就是把离狐等县分出去,单独组建一个以军事为主的战区,以抗御曹孟德可能会有的、对济阴郡之反攻,以此来保证刘馥能够尽快、尽早地安定住济阴。”
这是一个极好的建议。
荀贞从善如流,当即接受了戏志才的意见。
他对戏志才说道:“志才此议,高明策也!”问戏志才,说道,“以卿之见,这新设之郡,宜择谁为守?”
戏志才笑道:“乐文谦、潘文珪,俱东郡人也。今乐将军被主公任为山阳太守,领军以佐公达,屯驻山阳;那么新设之郡,当然是用潘文珪来守为上。”
荀贞笑道:“志才与我,所见略同!”忽有感触,又笑道,“文谦、文珪,字里边都有个‘文’字,而此二卿,却偏俱以武出众,也是一桩趣事啊。”说道,“我就以东郡二文,为我镇兖!”
想了一下,荀贞问戏志才,说道,“新设之郡,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
戏志才略作思忖,已有主意,抚须笑道:“曹东郡用兵小狡,差可比之如狐,而他与主公交战,却获屡败,先从任城逃到乘氏,又从乘氏逃到东郡,可谓是一逃再逃,一离再离;而离狐等五县之中,距东郡的郡治濮阳县最近的又是离狐县,两城相对,距离不足百里。名之离狐可也。”
离狐县的得名,来自一段传说,旧传初置县城在濮水的南岸,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到了濮水的北岸,故曰离狐。戏志才的这番话,是在借离狐县得名之传说,讽刺曹操的屡战屡败。
荀贞哈哈大笑,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